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它的意思是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注意用"心理置换"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行工作,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只有如此,才能收到和学生沟通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和谈论起学生时,教师经常习惯性地称学生为“孩子”,这种看似亲切的称渭实际上并不适于师生间的交流和对话,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已进入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称呼显然不能为独立意识日渐增强的学生所接受,把握不好,易使教育陷入尴尬被动的境地。为适合初中教育  相似文献   

3.
刘振东 《青年教师》2004,(2):51-51,53
一个笑对生活的人是一个远离世俗功利荣辱不惊的人,是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是一个积极向上,不甘平庸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并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人。  相似文献   

4.
刘玉新 《湖北教育》2003,(23):56-56
前几天,听我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的家长说,他儿子从一中回来,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告诉他妈妈:今天在学校,见到了初三教我们的刘老师。隔老远刘老师就满脸笑容向我走来,握住我的手直摇,真没想到刘老师原来那么亲切。还一连说了三个真是没想到。家长说,那一下午孩子尽说这事儿。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过去。  相似文献   

5.
某日,多年不见的父子谈兴正浓:“好久不见,个儿长高了不少!”儿子听了一脸的得意。“成绩有没有见长啊?”“成绩?”儿子顿时耷拉着脑袋,极不情愿地拿出一张皱巴巴的成绩排名表。父亲眉头紧锁,随即又舒展了,“祝贺你!”父亲微笑。儿子一头的雾水。“祝贺你没有了学习压力!”“没有压力”“你排名最后,还怕谁超  相似文献   

6.
曾经在《读者文摘》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  相似文献   

7.
8.
管文锦 《师道》2005,(8):38-38
沈强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极少专心,作业极少完成。老师责问他,他总会笑眯眯地若无其事地望着你,一副没心没肺、阳光灿烂的样子(这点不知让多少老师恼怒不已)。  相似文献   

9.
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做出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在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地中海。”“为什么叫地中海?”“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宽容和微笑,成长中的孩子更是需要,作为教师,请别再吝啬你的赏识和期待了!  相似文献   

11.
把学生当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以广 《师道》2005,(3):10-11
也许有人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会感到好笑:这也叫论?告诉你,我可不是在写什么论,对于今天的教育,我真的有话要说:教育必须把学生当人。索里特尔富说过:“如果你把学生看作是负责的人,他们就会有认真负责的行动:如果你把他们看作是小孩,他们将会像孩子似的行动;如果你期望你的孩子去偷东西,他将不会使你失望。”  相似文献   

12.
沉默是金     
在计算机大专班上课,总有几个“捣蛋鬼”捣蛋。我恨铁不成钢,平时没少数落他们,一数落起来就激愤,一激愤就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我说大专生要做金色的白领,就必须从现在起多学知识,培养能力啦;我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适应竞争,迎接挑战,这一定要有真  相似文献   

13.
寂寞如水     
徐洁 《教育文汇》2004,(8):56-56
寂寞如水,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寂寞如水一样明澈,它静静地流淌在心灵的河床,不张扬,也不凌厉,远离喧嚣的尘世,荡涤尘染的灵魂。寂寞使教师进入一种孤独的境地,唯其孤独,才会与自己的灵魂更加亲密,才会去亲近头脑的意愿与感召。寂寞是内心工作的开始,是信念的开始,是省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孙建锋 《师道》2004,(6):37-37
怎样才算享受过一流的教育?如果你置身如下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获得旷心一笑的体悟。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算享受过一流的教育?如果你置身如下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获得会心一笑的感悟。公开课前,执教老师端着一杯矿泉水,慢慢地从孩子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杯子举了举,问:“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味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算享受过一流的教育?如果你置身如下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获得旷心一笑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18.
带学生去常州中华恐龙园游玩时,看到物美价廉的“恐龙蛋”,便给女儿、外甥各买了一只,临回时又看到了两个孩子向往已久的“打泡枪”,遗憾的是一问价挺贵的,身上的钱只够买一把,无奈就只买了一把。走近家门,看到两个活泼的孩子,挺为难的,怎么跟两个孩子交待呢?我先悄悄找来了6岁的外甥:“能能,阿姨碰到一件为难、后悔的事了,你听听,帮我想想怎么办,好吗?”听我这么尊重他,孩子来劲了,小手一拍胸脯,口出“狂”言:“没问题,阿姨,你说吧!”“是这样的,今天阿姨看见你和姐姐一直想要、能‘吹泡泡’的小手枪了,可是阿姨…  相似文献   

19.
人的“幸福”,是一部厚实的字典,有一种解释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有朋友,有愿意跟你心与心交流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于荣 《湖南教育》2004,(11):8-8
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是广大教师的心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否让孩子真正“摘到果子”,这就值得深思了。看看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师生的全部生活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学生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支配下度过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甚至双休日也排满了各种名目的补课、“特长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而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将来能“摘到果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乎,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要求学生:学生读书没有自觉性,所以需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