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文章认为,诸葛亮内心深处存有“帝王之志”。在其出仕前后。无论是对时局的精当分析。还是在蜀汉政权里铲除异已。都显现出诸葛亮这重性格。  相似文献   

2.
元代诗文在仁宗延祐后获得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著名诗人有虞集、杨载、范(木亨)和揭傒斯,人称“元诗四家”。而活跃在江浙地区的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铁笛道人、抱遗叟)亦甚负盛名。其诗“震荡凌厉駸駸,将逼盛唐,骤阅之,神出鬼没不可察其端倪。”诗名专擅一时,号铁崖体;在诗文内容上,对社会矛盾与黑暗有所揭露,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但对他的研究似嫌不足,尚有待深入。本文从辩《老客妇谣》入手,兼论杨维桢思想,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名族处在君主专制社会晚期的科举制时代,中古士族则在君主专制社会中期九品中正制时代,都是世系绵延历时数百年,均致力于本身及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为自身凝聚与出仕需要进行族史的撰写,都为坚守门第婚姻而强调门当户对。在这些基本要素方面两者相同,但在出仕上,士族出任高官,长期掌握朝政,名族官宦无常,绝不能操纵政权。鉴于名族与士族表象的类似与实质的相近,可以说名族是士族的遗绪,具有传承士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士祯身为汉族士大夫,在清代政权建立之初出仕满清朝廷.难免会遇到各种来自仕途和人生的痛苦挫折.他的痛苦既有时代的,又有个人的,而他的淑世情怀让他能够从各种痛苦忧愁中解脱出来.很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受到汉族士子的尊敬,在清代历史上曾被那些有志于科举的汉族知识分子奉为"典型"和"模范".  相似文献   

5.
杨维桢是元季明初的咏史大家,而乐府体是杨维桢最喜欢使用的体式之一。将杨维桢的乐府体咏史按其内容分为吟咏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史迹史物三类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杨维桢乐府体咏史的思想内涵表现为反思历史,品评各类人物;"理""性"结合,褒扬忠孝节义;以古鉴今,倡明世风教化;关注女性,借以表达妇女观。  相似文献   

6.
赵孟頫是中华民族一代书画大师.是名系太空的世界名人.但因以宋室之亲仕元,当时及后人对其颇多微词:责怪他不该“贪恋大都的繁荣和名位”,过早“出仕胡元”;甚至编撰逸事,“攻其人品”、“薄其书画”,以致世界已形成“赵孟頫热”,而在他的故乡,在浙江研究者甚少,研究文章也很难寻到.作者对他的出仕之因和仕隐之苦,以及孟頫拜访族兄赵子固而受辱的逸事,均谈了自己一些看法,希望史学界、艺术界和文化界对赵孟頫有个比较公正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杜晓梅 《文教资料》2006,(26):55-56
《西湖竹枝歌》是杨维桢优秀的诗歌作品,在当时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杨维桢也邀请了一百多位诗人来写和诗,从而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西湖竹枝歌》实际上是杨维桢对诗歌进行革新的工具。《海乡竹枝歌》是杨维桢反映现实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竹枝歌扩大了杨维桢的影响,提高了杨维桢的声誉,在确立杨维桢成为元末诗坛盟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愈、柳宗元、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都曾出仕朝廷,具有忠君爱民的思想和行动,取得相当成效。因忠而见谤,其仕途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挫折,贬谪到边远地区,但最后的结局并不完全相同。这与客观遭遇不同有关,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大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曾有过屡次出仕而又最终归隐的经历。历来人们大都认为天性率真的他只是因为贫穷而出仕,因本性自然不愿周旋官场而退隐。文章以陶渊明的生平活动为主线,探寻其仕与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