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图书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贸易活动是中国图书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图书贸易的主体、客体、渠道、对外交流和管理五个方面研究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分析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的发展过程,企图构建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甲骨文、金文和秦楚简等地下文献材料的发掘整理,为我国古代图书形制的探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而且在古代文献中,与古代图书形制有关的字体的书写和训诂资料也成为探讨古代图书形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图书分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形态作了分析比较,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前图书馆学”经历了从“图书整理理论”到“藏书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聚书、整书的措施。历次大规模地整理图书,使“图书整理理论”不断充实完善。汉刘向班固、唐朝魏征、宋代郑樵、清代章学诚都对“图书整理理论”作出了贡献。私人藏书和官府藏书的管理、藏书的公开与公共使用理论繁荣了“藏书管理理论”。古代藏书与前图书馆学斑展联系紧密,相依相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元朝对图书的搜藏、出版以及元版书别具一格的刻印特点,简要介绍了元代图书出版事业的概况。认为元代图书出版事业是在继承宋金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对传播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并为推动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起源、发展及运用情况的介绍 ,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萌芽、确立到成熟的历史变迁过程。并通过中外对比 ,强调了这一分类体系的地位 ,价值以及对保存古代丰富文化遗产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登花 《文教资料》2012,(19):87-88
作者通过梳理相关专著及论文,将近十年来古代图书分类的研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古代图书分类与古代学术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古代图书分类自身的演进过程;三是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中图法》或改良的四部分类法重新类分古籍。还对这三个方面研究的创新性和准确性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近十年古代图书分类研究综述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界对于古代图书分类的研究现在已经进展到何地步,尚有何不足,仍有哪些领域未曾涉足可以继续发掘,这就是本文目的之所在,也是作者欣慰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图书和图书载体进行了客现、深入和准确的阐述,再现了中国图书和图书载体产生和发展的光辉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甲骨文、金文和秦楚简等地下文献材料的发掘整理,为我国古代图书形制的探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而且在古代文献中,与古代图书形制有关的字体的书写和训诂资料也成为探讨古代图书形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图书资料员的信息素养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资料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对图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生极大影响。图书资料员的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目前探讨培养图书资料员的信息素养,对推动学校的信息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云南古籍的现状,提出保护纸质古籍图书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保护古籍图书的化学方法、修复方法,以及电子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游仙窟》一书在中国失传后,因日本的古钞本、古刊本得以流传。日本现存的《游仙窟》古钞本有10余种,校注宜选“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日本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文和二年(一三五三)真福寺钞本、金刚寺旧藏镰仓末期(□)残钞本、山岸文库藏室町初期(□)残钞本、元禄三年(一六九0)刊本《游仙窟钞》以及国内四种校勘本、校点本为参校本。由于辗转传抄,《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免不了错讹,异体字、俗字也特别多,都给校勘和注释工作带来了困难。《游仙窟》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在传抄和刊刻中形成的错误,虽然多数可以通过版本比勘求正,但也有一些是版本比勘不能解决的:一是错误十分明显,基本可以凭“理校”纠正;二是很可能有误,但无法通过“理校”提出纠错的方案;三是或文义隐晦,或扦格难通,却无从措手,只能存疑待考。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的急速发展和数字阅读模式等传播媒介的出现,加之立法的不完善,使古籍点校成果的可著作权性成为文献学界、出版界以及法学界讨论的焦点,尤其表现在司法领域中的侵权责任认定方面。点校成果可能具有独创性,而对于仍存争议的"校"之成果,可以尝试用民法的其他理论予以解释和保护。除去《著作权》及其他民法权利保护模式外,还要注重提高点校者的版权意识和自身素质,并可以借鉴国外模式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来对我国古籍点校成果进行保护,以使古籍点校能够朝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训诂是对古书中的语义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专门性的学术研究。它的工作内容有标点、校勘、作序、标音、释词、解句、补释、揭示语法等等,是一种非常具体、实践的活动。本文以《诗经.小雅.谷风》一文为例,来分析训诂的部分内容,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人常用的训诂用语以及训诂所涵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古籍缩微一直是古籍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业务工作和古籍研究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具体到古籍缩微工作的流程,缩微品标版制作的格式和标准,特别是古籍情况千变万化,遇到特殊的古籍著录情况,如题名重复、丛书子目标版、丛书卷数不符等,该如何处理,特将所遇之实例析聚而成文。  相似文献   

17.
宋代私家藏书的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私人藏书家的图书事业,主要表现在藏书的来源、藏书的整理和编纂、藏书的流通和利用等方面,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但这并没有使统治阶级放松对违禁书籍的审查和限禁,而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禁书的查禁范围和打击力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尽管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但在总体上对规范宋代图书市场,净化民情风俗和学术、教育环境,进而加强宋朝统治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五代战乱对图书造成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北宋前期将发展图书事业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发展图书事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国家藏书,编纂出版各类文献,重新编辑佛藏和道藏并将佛藏刻版流通。北宋前期大力发展图书事业,促进了北宋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巩固,奠定了宋朝思想文化繁荣的文献基础,保护和传承了中国古代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梅县获见一批地方古契书。古契书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产权变更类的比重相当大。鉴于前人多从法学或史学的角度去审视古契书,本文的介绍仅限于古契书的一个门类———民俗文化,旨在尝试利用古契书提供的资料,探讨粤东梅县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