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知识,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教材。人类的许多感情和感受都是通过歌曲来抒发的,好歌词本身就是极具魅力的诗,好的歌词如清泉般明澈,如白玉般纯净,如牧笛般悠远,让人心旷神怡,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就连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是学习语文的好素材。好歌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并与之产生深深的共鸣。有的歌词讲究修辞,有的歌词意境优美,有的歌词引经据典,仔细体会,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知识,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教材。人类的许多感情和感受都是通过歌曲来抒发的,好歌词本身就是极具魅力的诗,好的歌词如清泉般明澈,如白玉般纯净,如牧笛般悠远,让人心旷神怡,并由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快,掌握得牢,进而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到》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以笑脸面对学生,以真情感染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中学生只注重音乐意义上的歌曲,大多以流行歌曲的曲调、浅浅的哲理歌词来舒缓情绪。为了听歌而听歌,为了追随潮流而听歌。他们往往忽视文化、语言意义上的歌词,他们往往肤浅地听音乐,俗气地解读歌词文本。忽视品赏歌词语言中抒发性灵的成分,忽视流行歌词背后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简而言之,忽视"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吸收课文的养料,深入钻研课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魅力课堂,而很少有教师想到自己也可以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课文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享受语文成为师生共同的向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一本大书,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更是离不开生活。高尔基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语文知识及古典文化的具体运用。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在生活中教育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力的责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语文资源,从而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实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有语文学习生活,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教音乐特长生语文课的过程中,笔者找到了流行歌曲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 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谢淑真 《福建教育》2007,(11):20-21
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一个突出特点。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比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带着问题共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过程与方法上,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到共同讨论,一直到最后的学习成果的展示,都有一条探究的红线贯穿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既有兴趣、情感的激发,又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逐步培养探究的恒久兴趣。  相似文献   

15.
邵振义 《学周刊C版》2014,(4):134-134
学生的初中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处事懵懵懂懂,是非观念不强,全靠自己的喜好行事,也不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但是,这个阶段是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良好时机。语文具有知识面广和范围大的特点,如果教师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16.
17.
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日常生活中常看的电视,常听的歌曲,常见的广告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顺手拈来,巧妙利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把语文教学植根在生活之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20.
赵霞 《现代语文》2008,(8):36-36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运用语占文字进行生活的能力,是人类存在于社会的一种能力。知识和技能不是语文能力,只有当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在特定的情况下,用来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它们才表现为语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应以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技能进行生活为最基础的内容,如何学得语文技能,得借助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