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校教育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而且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起作用的,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意志品质、情绪情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2.
刘兆艳 《教师》2013,(1):78-78
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教育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这一角色特征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3.
黄琰 《江西教育》2001,(6):13-14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师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说如今,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知识传授的渠道极大丰富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代替不了教师作为学生领路人的作用,代替不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教师的智慧和人格是无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的提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及其重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担负着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  相似文献   

5.
王素明 《教学与管理》2001,(1):36-36,44
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人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是以自身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说教师的人格应是完美的、健康的。具体而言,教师可贵的人格素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学生信任和羡慕的人,教师的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教科书不仅有语文知识,还有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既要用教科书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应该注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内化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教师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志趣、学生的意志、学生的理想。高职院校教师实际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上起着引路人作用;高职院校教师良好的言行不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而且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慧 《文教资料》2010,(8):136-137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完美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德、才、识、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要增强人格魅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做到有爱心、有热情、有责任感;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教学方法灵活,言行得当;专业知识扎实.师范素质过硬。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首先是塑造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音乐教师不仅要以丰富的学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以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师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此,我们要对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内涵与结构作深入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力因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大。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态度、教师的性格和工作责任心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五年制高职教师要通过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积极悦纳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发挥教师人格的积极教育力量,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教师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他的人格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人格发展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一个人格不健全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各科教学实践中融入合作、慎思、认真负责、诚实、正义等态度和习惯,以形成自己的专业品格和德行人格,从而潜移默化学生的德行人格。有学者认为叙事研究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情感,使教师发现工作的乐趣,表现出积极的人格状态。不仅是教师的人格,而且教师的知识与经验也会对儿童的人格造成影响。由于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不同,在教育实…  相似文献   

12.
刘晓蓉 《学子》2014,(3):22-22
正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特别对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的培养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基础——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显著的示范  相似文献   

13.
魏骅 《天中学刊》2001,16(2):69-71
素质教育中所说的创新,其内涵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能力,促进初级创造的发展,创新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塑学生创新人格,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授预学生创新技能的过程,在教学中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创新技能的培养要通过严格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为全面发展学生健康的人格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坛拾贝     
巨思义 《陕西教育》2002,(11):19-19
一 教师职业是一个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生产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也不只是手中的教鞭、教材,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长远的、终生受益的.  相似文献   

16.
薛军 《考试周刊》2009,(14):21-22
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像教师那样.更强调教师自身人格的作用,他在工作时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与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心灵接触。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文化素质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能力上。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能达到的.它是教师用心灵、人格情操和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塑造的结果.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教师人格魅力与知识的结合才能既影响知识又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格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完善的人格、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初二社会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对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历史知识所蕴涵的人格教育功能.作为教师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些丰富的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一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把课堂教学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二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此话有理,但还要加以补充。 勿庸置疑,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传授知识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正如《学记》所言:“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能博喻始可为人师。”意即知识贫乏当不成教师,知识广博才能当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对他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并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人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是以自身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说教师的人格应是完美的、健康的。具体而言,教师可贵的人格素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师贵在“真”现代社会已跨入一个新世纪,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欣喜之余,人们又不免被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的东西所困惑,如政府屡屡出击重拳打“假”,但“假”风依然十分强劲。这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