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但几年的实践表明:教材的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诚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的要寻找自身的原因。一、我们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取消”了应用题,说明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不需要重点教学了。显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首先,新课标教材取消…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可喜的教材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了“解决问题”学习的学困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地是要寻找自身的原因。一、我们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取消”了应用题,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  相似文献   

3.
徐友新 《河北教育》2006,(10):14-15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 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可喜的教材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了“解决问题”学习的学困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地是要寻找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意义段、概括段意,教材的编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首先给出段意找对应段,接着是按照段意划分段落,然后学生自己分段、概括段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六年制语文第七册10课《李时珍》,在划分意义段上,就是第一次开始“放”的课文。因此,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掌握握分数连乘的运算方法,能灵活约分并正确计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快速正确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口算(抢答):12×1420×1435×2334×89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二、引探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尝试题1.出示引导题1:2007年5月31日,深圳光明新区正式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以教材为主要凭借的。统编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起按“导读”、“预习”、“课文”、“作业”、“例话”、“基础训练”的顺序安排,它显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明晰了完善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海洋的方舟,须认真剖析,把握教材体系,领会编者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凭借。 一、坚持方向性:“导读”的整体运用 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其明确的创造意向为前提的。阅读,作为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解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也须有明确的指向。小语教材在每组课文前安排“导读”,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7.
设计背景:数学练习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课型。练习课既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重复练习,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感觉单调、枯燥,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例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设计,由浅入深,真正实现练习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包括连乘、连除、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七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变化多、形式活,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抓不住要领,  相似文献   

9.
<正>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熟知的卡通故事、生活场景等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将新知融入"情境串"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下面,以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为例,谈谈"情境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感受情境,让学生悄然情动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与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为使学生对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倒推策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我尝试着从学生熟知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引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很少考虑情趣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导致学生不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当然也就显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我认为,数学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情趣,既不利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下面,结合自己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谈一些关于学生情趣形成的问题。如这样一道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的“现代汉语知识”课向学生传授的是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偏重于理性的结构分析。这就使得它与同属于中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课相比,缺少了许多的审美因素.如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以及恢宏壮阔的场面描写……因此不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使之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故而就有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枯燥无味.学来没劲。再加上现代汉语的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不同程度地学过。就更有了“炒旧饭”之嫌,  相似文献   

13.
正一、缘何而起每年的3月,笔者所在的学校都要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今年数学第一学段的"比武"主题是"认识小数"。为此,青年教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认真研读教材教参,也有些寻找着他人的课堂预设进行整合梳理。其中笔者随堂听了一位教师的课,颇有感想。【教学片段一】课件出示6个小数(5.9,15.6,0.85,36.00,2.60,  相似文献   

14.
徐斌 《福建教育》2007,(11):40-43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活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应对“解决问题”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本文试从《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相关目标出发,联系当前“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几个教学案例,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课改前,关于“应用题”教学议论很多: ——中国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强,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应用题教学过于形式化、技巧化,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应用题教学的训练单调枯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分强调用算术方法解题,忽视了代数思想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三、在数形结合中发挥两种思维的合力 数学的学科特点之一是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而且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孩子们习惯用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维”。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精辟地指出:“不管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世界走开多么远,抽象也不能通过它本身来起作用.而是必须伴之以直觉或想像。”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三、在数形结合中发挥两种思维的合力数学的学科特点之一是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而且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  相似文献   

18.
<正>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优化策略选择,揭示策略的本质;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这一用语,也不再按“类型“编排应用题,而是将应用题贯穿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大学习领域中,教学目标从过去以“解题“为中心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转变。然而对应用题改革的褒贬仍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俗地说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在日常的新授课教学中,往往由于不能正确领会、把握教材,致使课堂教学总有"教不到位"、"目标达成率不理想"等缺憾.这种贻误最佳新授课教学时机的做法,势必造成要用课后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弥补课堂45分钟的损失.在这里,笔者以自己一节新授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为例,与大家探讨对这一节课的领会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