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散文化的手法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之间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文章的结尾部分语言委婉含蓄,是作者情感的高潮,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地方,但也是学生最难以读"透"的地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读出文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名普通的校本课教师,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剪纸。说实在的,剪纸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尤其是需要自编教材,难度就更大了。但是我深知: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课堂,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扬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几年来我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剪纸教学方式。一、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惊喜编教材是为学生服务,让剪纸进入课堂,可以提  相似文献   

4.
<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她的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一同事执教校级教研课,在阅读理解课文第2至6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找关键词、相关语句来领悟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课堂教学过程值得咀嚼、推敲。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同时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的融融亲情,教学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和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6.
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姥姥的剪纸》教学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亲情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的融融亲情。  相似文献   

7.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  相似文献   

8.
操作策略:把握介入时机,选择综合切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属于一篇情感类课文。它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高超的剪纸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一、抓剪纸之“熟”,品姥姥的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似是写姥姥的剪纸,实则是围绕姥姥的剪纸,引发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姥姥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老太太,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懂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剪刀,凭借这把剪刀,她有了令人惊叹的人格魅力。师:读完《姥姥的剪纸》,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生:神。姥姥太神了。师:姥姥的“神”表现在哪里?将你喜欢的句子圈画起来,一起来交流。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  相似文献   

11.
<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一、抓剪纸之"熟",品姥姥的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12.
正周末,我带女儿念孜一起回老家探亲。晚饭过后,我对她说能不能今晚去陪陪姥姥——念孜的姥姥曾经用心养育过她两年,对念孜格外疼爱。晚上姥爷在市里,只留下姥姥一人,似乎太孤单了。念孜看起来有些不情愿,她眼睛不看我:"你做决定吧,你让我怎么样都行。"看她这样,我便心软了,"你自己做主吧,我也不强求。"听我这么一说,她嗓门一  相似文献   

13.
我的姥姥     
姥姥是我最亲近的人。她个子不高,有点胖,黑发中夹杂着银丝,牙齿没剩几颗了。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痕迹。我的姥姥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吧!说话风趣。有一次,我和姐姐正在看电视。姥姥叫我们俩吃饭。我们头也不抬地说:“马上。”姥姥立刻说:“还驴上呢,快点来吃饭。”逗得我和姐姐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4.
叶倾城 《教师博览》2013,(12):31-31
<正>那时,我女儿小年三岁吧,有一天露出很苦恼的样子,沉思默想——《一只丑小鸭的悲剧》里如是说:"小孩子就不应该沉思默想。"姥姥问她:"年年,你想什么?"她很伤心地说:"我不漂亮。"姥姥吓一跳:"谁说的?"她说:"老师说的。"姥姥吓了更大的一跳——幼儿园老师不可能对孩子品头论足吧,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哪个老师呀?她是怎么说的?"小年说:"老师说:‘某某,  相似文献   

15.
2月22日晴我的姥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是她却是最关爱我的人。她那充满慈爱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嘴角也总是上扬着。姥姥的爱,让小时候的我特别幸福。记得有一天突然降温了,天气非常冷,冻得我的小脚都麻木了。妈妈看见了,说:"明天让大姨过来时给你买几双厚袜子。"姥姥却说:  相似文献   

16.
我的姥姥品质真好,她的许多事情总是被人称道,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件事。有一次,我和孟娇去学校旁边的便利店买编手镯的绳。由于这种绳非常细,而且又都是粘在一起。所以我和孟娇就每个人多拿了几根。卖绳的老爷爷也没看出来。这情景不知什么时候被姥姥看见了。出了便利店,姥姥对我说:“把绳拿来,让姥姥查一查。”我心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对倪萍,人们会脱口而出:"著名主持人!"对这位主持人来说,姥姥是她的至亲。姥姥疼爱着倪萍,倪萍依恋着姥姥。姥姥去世后,想念灌满了倪萍的心房,她在记忆中反复寻找姥姥昔日的身影。思念与回忆,共同孕育出《姥姥语录》。姥姥语录,顾名思义,记录了姥姥的"家常话"。然而,"家常话"绝不意味着"平常"和"普通"。倪萍说:"姥姥走了八年了,我依然想念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环节,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现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  相似文献   

19.
一、精妙的篇章结构全文运用了电影蒙太奇式的组合结构,以"剪纸"为情感线索,先后呈现"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翻来折去"的局部特写、邻居的"啧啧赞叹"、乡邻乐呵呵地走了,姥姥"接着干活儿"、刁难姥姥"摸着剪窗花"、"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和"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等一系列有机组合的镜头,并在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一、知晓内容,明确方向1.复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读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笑源的姥姥,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手中的剪纸栩栩如生。她心地善良,广结善缘,为乡亲们剪得最多的窗花是什么?(喜鹊登枝)而她为"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牛兔图)(板书:牛兔图)2.过渡。这是一张张饱含温情的剪纸,这节课,我们就跟着文字感受我和姥姥之间的祖孙情。(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