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说的话往往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才是个性化的习作,自身的真实体验才会有别于他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会拥有与众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习作方式。一、关注真实体验,融入实际生活,激发表达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习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有真实而具体内容可写,然后才是怎样写,怎样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内容形象地描述出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生活习作",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撷取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小片段作为习作素材,并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才能给人灵动和真实之感。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离不开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实浓厚的生活气息。作文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感受,使他们有勇气,有愿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  相似文献   

4.
学生习作,就是写自己的见闻和认识,小学生对客观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怎么认识的、怎么体会的、怎么思考的就怎么表达。在习作过程中,学生的真情实感缘于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真实才是孩子文字的第一品格。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培养孩子在表达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古人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学生的习作过程,集中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思想、思维、驾驭语言能力等,但当前,学生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贵在真情实感,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我们要抓住小学习作教学的根本——让学生“自言自语”,让小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认识、感受、感想和想象,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作文贵在真情实感,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我们要抓住小学习作教学的根本——让学生“自言自语”,让小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认识、感受、感想和想象,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习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引领孩子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9.
学生初学写作,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感觉没啥可写,或对自己没有信心,一写作文就想套用"作文大全"之类的辅导读物中的内容,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或凭空编造假故事。这都无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会使学生越来越讨厌习作,害怕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作文,本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在习作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1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这次习作教学,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中进入习作训练过程,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2郾指导的全过程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可写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际,确立描写对象,选取习作材料。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体验,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乐写的人,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回忆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求异"。而"异"的真谛就是"求真""务实"。学生本身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写出的文章也就带有个性的情调。习作是学生个性的思想创作。他们根据在社会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体验,用书面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新的课程标准在作文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习作中只有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使"个性"大放"异彩"。只有千千万万学生的"真"才会有"异彩纷呈"的文章。若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读书中积累语言,训练中学以致用,习作中抒发真情,才会使"个性的火花"得以迸发、升华。文章才会有淳美、质朴的韵味;有和谐、自然的情趣;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阅读和实践,阅读使人积累和感悟,实践使人阅历而深思。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受、思考,才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富有思想的文章。教师要为学生撑起习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实现个性化写作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自我个性的一个重要过程。让习作不再是写人就是"班上的小雷锋",写事就是"捡到钱包",写景就是"校园一角",而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从真实具体的事例中突出其主体体验,引发其真情实感,使语言文字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扎根于学生心灵的花朵,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广开习作泉源  相似文献   

15.
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阅读和实践,阅读使人积累和感悟,实践使人阅历而深思。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受、思考,才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富有思想的文章。教师要为学生撑起习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阅读和实践,阅读使人积累和感悟,实践使人阅历而深思.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受、思考,才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富有思想的文章.教师要为学生撑起习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学生写作文,因生活感受少,爱从范文上生搬硬套,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即使是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也无妨.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拓宽习作题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想的,写自己想写的,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呢?我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杜晓铃 《考试》2009,(2):103-103
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际案例引出关于体验作文教学的论述。体验式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