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即只重视学生识字的数量,而忽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识字教学必须进行两个转变,即变"重教"为"重学",变"学会"为"会学"。为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识字教学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达到独立识字的目的。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能否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准确地掌握字音;(2)能否运用各种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记忆字形;(3)能否熟练地查阅字典,是否具有据词从字典中恰当选择字义的能力,是否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继续重视识字训练,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发展儿童思维。在一、二年级,经过两年的识字教学,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升入三年级,要利用已有的基础,指导学生运用并增强识字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清字形。为巩固与提高识字能力,可做如下一些练习: (1) 能背诵大写字母表并写出下面字母的小写字母:  相似文献   

3.
在小语识字教学中,强调以字形为中心,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汉字形体繁多、结构复杂,有些字笔画较多,不容易记住它们的字形,从这点来看,字形教学就是学生识字的难点。当然,不管汉字怎么复杂,仍然有规律可寻。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字形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辨认所学的字,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4.
1.识字写字本册要识字300个,并使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仍不可忽视。要结合语言环境教识字,指导学生借助字典,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要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纠正地方音。要鼓励学生利用较大部件识记字形。要提倡预习生字词,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讲读教学中,可以侧重指导学生理解字(词)义;在讲读课文之后,结合写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记住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所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攻下字形关,培养学生辨别字形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识字游戏,创设识字情境,拓宽识字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识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之一,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字形,又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汉字宇形相近,初学者很容易混淆。如果只是要学生孤立地记字形,收效甚微。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我在字形教学中作了一些方法上的改进,现将这些尝试谈出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并在识写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师范生可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探索、应用小学识字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和思维方法上,严格进行训练,让学生根掘识字规律,触类旁通,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识字编排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集中识字,另一部分为分散识字,即随课文识字。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都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理解字义,并且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逐步达到独立识字。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识字法,即简单易学的字放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检查学习情况;难掌握的字教师在…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阶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正确默写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评价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因而出现了为识字而识字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那么,该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可是,当我们走进不同年段的词语教学课堂,似乎常常看到一样的词语教学设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写好汉字……从刚学汉字的一年级,到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老师们似乎都千篇一律地在帮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读→认→写”的过程,不论这个词语有何特点,也不论学生对这个词语的已有认知水平,更不论这个词语与文章内容上有…  相似文献   

11.
从语文教学规律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识字教学过程看,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教学必须坚持以字形为主,实行"两个结合",即: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学和用结合,达到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怎样进行字形教学呢?我的粗浅体会是: 一、要教会学生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徐玉婷 《云南教育》2001,(19):32-33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意培养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识字,还要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以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口语词汇和简单的字义,入学后,掌握字形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陌生东西。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教学生字,字的音、形、义三个要素必然不会形成有机的联系。要么记住字形而不知读音,不明其义;要么听到字音而写…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的语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常用字2500个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读写、应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小学二年级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识字。字是组词、造句、写章的基础。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教改的目的是克服“仓库理论”带来的弊端,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变独木桥为立交桥,面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1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要促使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评价识字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将语文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下去,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5.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中心小学非常重视对识字教学方法的探讨,采用了特级教师贾国均创立的"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运用"字理识字法"识字,现已能够根据字理析词和写词,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从而丰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运用技巧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来识字。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识字量大、枯燥无味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识字有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因此,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即学习语文的能力。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长期以来,笔者为了走出教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教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新学期伊始,笔者重点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给学生讲汉字的特点和规律等,提早给学生传授识字的方法。笔者把汉字的识字方法归纳为五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和写(端正书写)。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识字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寓识字于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之中。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有师指导与无师自通。大家知道,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只有识字多,且牢固,才能达到提前读写的目的。教学中除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开发智力外,还应把识字教学摆到重要位置。下面我将自己工作中的点滴体会简述如下:1.指导学生领会识字规律,打好自通基础。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我就逐步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1)认识典型字的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特征,指导学生熟练地分析字形;(2)从识字识词识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词…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找规律识字、做游戏识字,掌握汉字的字形、字义识字,直观形象识字,归类构字特点识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