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在五篇精读课文后面和一篇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一个“资料袋”的内容.它并不显眼,不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也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遗忘.但是,它的存在和科学运用,却能给学生带来课内外知识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介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我们对四年级上册教材中8篇课文后面安排的"资料袋"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课前做到预习,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中适当穿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课后适当延伸,起到丰富阅读积累的作用,使语文课绽放熠熠之光.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的课文后面有的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介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应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整合起来,使其“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介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人教版小学三至六年级实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一段文字,或几幅图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资料袋”的使用并不理想,多数教师或将其作为预习的材料,只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在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读一读,仅此而已,“资料袋”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那么,如何用好、用活“资料袋”呢?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有"资料袋",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资料袋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整合的课程观",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补充、展示,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一、灵活运用资料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由于资料内容的差  相似文献   

8.
董海 《广西教育》2010,(19):23-23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安排了"资料袋"这一内容,它与文本、课后习题、插图一起构成了一组完整的语文材料。编者把"资料袋"安排在教材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将资料袋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真正做到“料”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版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形式多样的“资料袋”,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延伸性。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资料袋”的拓展功能,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妙用“资料袋”,让它在语文学习中“摧城拔寨”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太阳》一课的时候,考虑到这篇文章说明性较强,即使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内容依然较为抽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笔者从“资料袋”的内容谈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编排了一个特别的板块——"资料袋",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课后"资料袋"包含多样化的形式,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信息,也是为了协助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就编排意图以及教学价值来看,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仅局限于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掌握文本的具体情况,也要结合文本着重分析课后"资料袋"的重要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中一篇篇课文教完了,目的又是为什么呢?例子的作用是什么?语文不也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吗?简单地说就通过例子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发展。语文的课例作用也在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良性循环。那么,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学用语文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这些资料虽然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但是,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只要教师合理开发,大胆利用,这些资料将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杜万彬 《文教资料》2013,(16):45-46
学生学习课文的原点(通常也叫起点)在哪里?对于一篇课文的教与学,教师该从何处着手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进步呢?这种进步应落脚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  相似文献   

14.
提到语感,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陌生,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但如何增强学生的语感呢?通过实践,我认为一定要"读"占鳌头。一、精读增强语感精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编者的精心打磨,非常适合精读。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遣词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重难点,课文重点即一篇课文中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要点;课文难点是课文中不容易理解、掌握、处理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作为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学习的质量。教学突破方式选择得当,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途径呢?以下是我在课文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之谈。1.从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成长资料袋"评价作为德育课程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在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成长资料袋,使其真正地以评价来促进发展呢?通俗一点说,成长资料袋里究竟"放什么",又该"怎么放"才能提高其运用的有效性呢?笔者就成长资料袋内容的选择及使用的把握两方面,谈谈追寻德育课程中"成长资料袋"有效性运用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沈建忠 《教师》2014,(22):22-22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均安排了"研讨与练习"。它明晰了教学目标,提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的类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一节课引起的思考听一位教师执教老舍的《猫》,忽然产生一个疑问。什么疑问?暂且搁一搁。这位教师的教学思路是:(1)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先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后写了小猫的什么?(2)当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古怪"和"可爱"后,教师又问":古怪"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先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表现猫"古怪"的语句,抓住"老实—贪玩、  相似文献   

19.
"资料袋"是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了解"资料袋"的特点,注重"资料袋"的有效运用并鼓励学生自制资料袋。这样,能充分发挥出"资料袋"的助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现行课标实验版教材按主题单元选编课文。其中精读课文是主体,略读课文是补充,另外,为了补充教材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在每册教材后面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该如何看待随着年级升高分量不断加大的阅读课文,它的教学功能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