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抛弃了“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教学过程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然而,冷静观察目前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为拓展而拓展,导致语文课堂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提出“球型拓展”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首先要求紧紧立足文本,以文本中的知识点、言语训练点、情感点等为“球心”;然后由这一个个经过筛选的拓展点拉出一条条拓展线条,构成一个个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拓展“径线”,形成拓展的一个个“面”;最后使阅读教学与拓展教学和谐共生,试图让学生达到语言学习的“圆球”境界.  相似文献   

2.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教师要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拓展延伸必须适时适度,语文课堂拓展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课堂拓展乱象1.拓展延伸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固定环节。整体感知一文本分析一拓展延伸一度是很多公开课的固定模式。拓展延伸成了一堂语文课的固定板块,不管教学目标,不顾文本分析是否透彻,教师总会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机械地开展拓展,为延伸而延伸,把拓展当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必要环节。仿佛没有拓展就不是一堂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了。语文课堂陷入模式化、程序化、公式化。  相似文献   

4.
正拓展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和束缚,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深刻感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中脱离文本和学生实际的无效拓展、低效延伸比比皆是。笔者认为,有效的拓展延伸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是有诗意的,而这生命、这诗意来自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课堂的拓展。然而很多教师要么过度拓展,让课堂显得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却毫无所得;要么照本宣科、支离破碎地讲解,结果让学生头昏脑涨而毫无收获。拓展本无错,关键是教师怎样正确把握。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拓展呢?一、立足文本,适度拓展1.拓展适量。无论怎样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拓展,都需要有一个"剧本",也就是"文本"。因而拓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立足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良好思维品质、真正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语文老师应回归文本,重视对文本的科学解读。然而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文本的自身特征及学生实际来研读教材,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好一个具体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课堂当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抓住文本的"舒展点""动情点""小标点""拓展点""探究点",构建"精约型"语文课堂,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开拓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教学中的"拓展"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拓展语文课堂,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挑战。适当的拓展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可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富有活力,又要让教学走出教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注重拓展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拓展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获取信息的渠道向外延伸,做到"多读""博读",具体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主体向外延伸,为学生构筑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本文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阅读的误区、有效策略的实施、拓展阅读的优势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审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现在的文本拓展教学中存在这"延伸拓展自由化"和"固守文本模式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10.
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验三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语文课堂教学脱离教材的倾向却较为严重。其表现为“三多三少”: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的无效讨论多,潜心阅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少;无限拓展延伸的多,紧扣文本恰到好处的拓展少;滥用媒体教学的多,凭借教材有机整合的少。它严重地违背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亟待实验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反思、澄清,尽快回到以教材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训练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丰富语文教堂内涵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从"立足文本,找准基点;有效超越,关注阅读;模仿创作,得意得言"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意在阐明只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延伸,就可以帮助学生填补认知空白,领悟文本语言,进而促进学生与文本、生活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厚,学生素养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验三年来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语文课堂教学脱离教材的倾向却较为严重。其表现为“三多三少” :课堂教学中 .热热闹闹的无效讨论多 ,潜心阅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少 ;无限拓展延伸的多 ,紧扣文本恰到好处的拓展少 ;滥用媒体教学的多 ,凭借教材有机整合的少。它严重地违背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 ,亟待实验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反思、澄清 ,尽快回到以教材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一、设计讨论要以教材为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师独霸讲坛的格局。呈现出勃勃生机 ,值得倡导。但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13.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从最初的观望走向了今日的实践.语文教师有意识关注"三维目标",落实"两纲"教育.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语文课堂中文本拓展、单元整合、小组讨论、课外延伸等喜人的变化,改进了语文课堂教学.但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教师理解与学生内化的关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多重关系缺乏研究,加上教师专业本体知识不够、课程理念理解片面,对新教材教学的不适应.以及课堂教学中形形式式的"泡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歌曲渲染、营造情境;配乐朗诵、催化体验;拓展延伸、自主探究;风采展示、交流成果。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把语文由原来的"以本为本"扩展为"大语文""社会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从最初的观望走向了今日的实践。语文教师有意识关注“三维目标”,落实“两纲”教育,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语文课堂中文本拓展、单元整合、小组讨论、课外延伸等喜人的变化,改进了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课标、教材、资料、教辅的视角谈钻研文本,从寻找"切入点""争论点""动情点""训练点""拓展点"的角度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从而使小学中年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生动。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中进行适时、顺情、合理的拓展延伸已成为小语界的共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进行拓展训练,超越文本,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文本,细细品味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体验到升华的情感,感受到人文的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的拓展点是课堂的"生命线"。但是怎样拓展才是科学、高效的呢?  相似文献   

18.
"拓展延伸"是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拓展延伸"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理性审视教学行为的目的性与实效性,自觉纠正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让其适时、适度、适量,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与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围绕"读"做文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拓展延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语文教师需要立足文本,寻找拓展切入点;立足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空间;立足学生实际,围绕文本有效拓展延伸;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以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中去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0.
审视高耗低效的现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端正教前备课的态度、探究增强吸引学生的风度、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增加文本潜在的密度、延伸课堂内外的长度的"五度"教学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