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参加游戏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因而体育游戏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任何体育手段不能比拟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玩"为主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都参加进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本文简单阐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体育游戏选择和创编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2.
周银龙 《成才之路》2013,(26):54-55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让他们感觉体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体育教学中除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让课堂活跃起来。游戏可以让学生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效的提高体育学习效率。一、体育游戏的特征(1)有明确的目标。游戏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发展智力,身心得到愉悦。因游戏的不同,目标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素质,巩固一些技能,比如前滚翻接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前滚翻技术;有的游戏可以发展他们的智  相似文献   

3.
宋贵福 《考试周刊》2014,(67):111-111
<正>新课程强调《体育与健康》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心理、身体、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玩中学"、"玩中练",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好,让体育课变为学生的乐园,体现快乐教学的理念呢?一、以游戏激发乐趣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练习,然后纠正学生的错误,讲得多,练得  相似文献   

4.
张浩 《考试周刊》2013,(56):125-126
<正>游戏可以活跃气氛,带给人快乐,所以,它常被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常常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与进步,摆脱繁重的习题作业带来的压力。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游戏教学的优势更是难以言尽。除了能活跃课堂气氛外,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体力及意志力的发展,让学生轻松踏上愉快的体育课程之旅。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生生性活泼,他们对游戏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情绪兴奋,思维活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游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的方式中学习和练习体育项目,这样在玩中学可以有效缓解体育锻炼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开展体育教学。一、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结构游戏正是由于符合幼儿的动手操作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之一。虽然,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玩积木、插塑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玩、玩好,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  相似文献   

7.
正"快乐体育"并非一件新鲜事物,它只不过是旧事新谈而已。目前,有的教师片面认为"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去练习他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他们喜欢玩篮球就玩篮球,他们喜欢打羽毛球就打羽毛球,自由选择练习内容进行练习,这样的安排就是"快乐体育"了。其实这样学生的练习兴趣的确是提高了,并在练习过程中享受了"愉快练习"的乐趣。但长期避开那些学生不喜欢练习的教材去照顾学生,放任学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的育人功能和价值,通过开发传统游戏资源、现代游戏资源、"创生"游戏资源、竞争游戏资源等,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进阶。在体育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创",从而自主建构一种自由、开放、智趣、个性的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9.
游戏活动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小学生对游戏尤其喜欢。体育教学应让学生全身心都“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真正体验体育的乐趣。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练就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群体意识,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体育技能,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小学体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进行激发,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效果,所以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到体育游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对游戏内容以及相关规则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创造,同时对不同的游戏进行创造,不断加强游戏的功能,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体育游戏符合儿童认知和情感特点,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更是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不失为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应当倡导的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体育游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1]游戏与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求知,通过有趣的游戏,他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和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中,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充实.道德教育,应通过开展具有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使品德教育与游戏有机融为一体,让儿童在游戏的自由王国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喜悦的享受.因此,道德教育如能在"玩"上下功夫,使学生了解"玩",学会"玩",能在"玩"中寻趣,"玩"中求知,"玩"中发展,则可以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这样的道德教育对于儿童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将自己心目中适合学生玩的电子游戏宽泛地称为"绿色游戏",取其绿色"无公害"之意。青少年对电子游戏的痴速引起了一群有有识之士的注意,他们的梦想就是借游戏的力量,让教育也具有同样令人痴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教育游戏教学的方法就是将乏味、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容易接受的游戏形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当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也有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导出在一堂初一的体育与保健课中,我设置了"贴膏药"游戏和自带练习工具的课,在练习"贴膏药"游戏时,许多同学"玩"得兴高采烈。这时,有一位学生气呼呼地走出队伍,体育委员叫他也不理睬,往旁边走。我赶紧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们都不和我玩,这么长时间也没人和我换位置。我再也不和他们玩了。"  相似文献   

16.
教学自述: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因为体育教学带给我的是莫大的精神快乐,我喜欢体育,更喜欢玩,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喜欢体育,也能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欢乐,在课堂上我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来玩,我的课堂崇尚游戏化教学。因为儿童在游戏中,充满了快乐与活泼,快乐的活动中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孩子们忘情地投入其间,充分展示着自身的主体精神,折射出机智与智慧,也传达出儿童的活力,这就是儿童的生活,他们在游戏中体现着生命的本真。一位颇有名气的美国脑科学家说“:游戏所给予的愉快和乐趣,是一种天然的学习诱因;不让孩子游戏,就是剥…  相似文献   

17.
一、游戏法 小学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内容要符合儿童特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教给他们平时熟悉的游戏方法,而且是他们喜欢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玩得起来,在玩和活动中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8.
沈书斐 《考试周刊》2012,(94):187-187
一、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让兴趣成为老师 幼儿上学.在我们大人看来是让孩子通过老师系统的教育、教学等手法学到更多知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来幼儿园的一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想来幼儿园玩游戏.通过玩将各类知识渗透到主观的思维中去,所以不能小看了“游戏”。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枯燥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让游戏与教学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一、"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1.培养思维,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也就成了组织教学的一抹重彩。组织得法,学生学有趣味;组织不当,教学失  相似文献   

20.
杨静玉 《考试周刊》2014,(47):39-39
正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美国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是孩子的乐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游戏是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一剂良方。一、在游戏中漫步拼音王国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