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一直很害怕教古诗,因为记忆中的古诗课堂教学都很死板,生搬硬套,缺乏灵动,缺失美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认为古诗大多深奥,晦涩难懂,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古诗的意思,枯燥无味;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是感悟诗的意境,领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个目标在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古诗与现代生活脱节,离现实生活较遥远的制约,教学往往只能走近诗人,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中去体会诗意,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容易落入俗套,引起学生品读疲劳。之后,我阅读了大量古诗教学的经典实录、教学设计,观摩了大量名师的古诗课堂教学视频,  相似文献   

2.
郭凯荔 《教师》2015,(4):100-101
科学合理的文本解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文本的关键点,拓展文本的生长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对文本语言的体悟,最终实现文本的终极价值。本文即以《乡下人家》为案例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正>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大自然,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认识了许多英模人物,受到了奉献爱心等教育,收获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重温教材,深入生活,去努力创新吧!  相似文献   

4.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播放一段鸟鸣的录音)听着鸟儿的叫声.你想到了哪些含有“鸟”字的成语或者诗句?  相似文献   

5.
此次磨课,我深刻体悟找准文章语言的秘妙、巧悟言语的秘妙、活教言语秘妙,将课堂理念落实并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处理,才是理念光环折射整个课堂的关键之处。注重细节,我们的课堂就会熠熠生辉,焕发生命的光泽。  相似文献   

6.
《夹竹桃》课文质朴文字中寄予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高雅志趣。在教学中可采用三读三悟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三思三疑。初读追问爱从何来;再读探究夹竹桃的内在美;精读基于知人论世的考量,思考文本形式的真实自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进行了教学设计分析,目的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一、教学目标 学会诗中“焚、砚”两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击、若等闲、浑不怕、清白、洗砚池、墨痕、满乾坤”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墨梅所喻指的形象;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纯洁坚贞的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内部蕴含着作者的生命感受,能够滋养和浸润学生的文章情愫。因此,古典诗词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研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勤于观察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选择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发展统计观念等具有较大作用。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及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及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4.
15.
16.
学习小说,我们不妨从人物形象入手,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塑造人物的,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品味那故事中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写人记事要围绕中心选材,通过典型事例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得鲜明、突出。通过综合实践,我们要到生活的“最前沿”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分别学习过1格表示1个和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对于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如何读图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基础。认识折线统计图是统计图学习的一次延伸,也是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法:方式灵活,入情入境(一)“画”虚为实在课堂导入环节,因为《池上》写的是荷塘趣事,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江南》,同样也是写荷塘趣景的,因此,由《江南》一诗导入,学生更有亲近感。吟唱版的《江南》视频,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荷塘中挨挨挤挤的荷叶,在夏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着的荷花,以及在清澈的池水中灵活地嬉戏玩耍着的色彩斑斓的小鱼。这一派美丽的荷塘风光,  相似文献   

19.
<正>夏天到了,河边的池塘里白莲盛开,荷花朵朵。阿毛心想,里面的莲子肯定很好吃,不由得咽了下口水。这天吃完饭后,妈妈逼着阿毛睡午觉。阿毛左翻翻,右滚滚,怎么也睡不着。回头一看,妈妈却早已沉浸在美梦里了。阿毛跳下床,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哧溜"一声就无影无踪了。他来到池塘边,猛地跳进小船,捡起地上的竹篙,使出吃奶的力气往水里一抵,船不知不觉就慢慢动起来了来到池塘中央,只见这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情”字为切入口,让学生在音像展示的真实情境中,在课文生动凝练、细腻传神的语言材料中,在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