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长海 《林区教学》2008,(12):103-104
新课程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能力,实施"参与教学"。教师如何着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是值得一线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如何提高学习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的"教"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本文试论述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即:家长、学生、教师转变观念;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家长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一、"亲和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一位学生心中喜欢的教师、敬仰的教师即"亲和型"教师,显然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主体性"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主体性"学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以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为主,让他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现状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研究,形成了"参与—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在主动学习中参与教学设计、在理例学习中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师导引中探索课题设计、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调查研究、在见(实)习活动中学做行动研究、在交流共享中展示研究成果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悟教育研究的魅力,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享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教师家长"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感受到的"学生学习社群"和"教师支持与参与"增加时,他们在运用认知与元认知学习策略方面的表现也会改善。这从两方面表现了学生发挥自主性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涉及学生自身又涉及教师,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需要师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以往灌输者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从传统"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才能真正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为此,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消极地旁观,更应积极地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研究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当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当前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失效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空间。而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却发现只有23%的学生喜欢语文课。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家会发现教师指名读书时,全班同学几乎都举手参与,个个跃跃欲试;但教师提问时,举手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说明什么?教师的"教"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才能以"学"促"教"。笔者认为在阅  相似文献   

11.
本人有幸参与了由陈桂生教授、王建军博士领头的文化小学的"发展性学习活动设计"合作研究项目。在参与研究过程的过程中,我对小学老师进行"发展性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的研究价值、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获益匪浅。文化小学课题研究组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引导老师们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12.
郑敏 《中国教师》2010,(Z1):432-433
<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是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再生产"、"再创造",而这种再生产与再创造是通过学生和教师、教材和环境的积极互动来实现的。没有学生的"投入"和"参与",就没有学习的成效可言。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兴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确立"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建立一种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快乐、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快乐互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快乐"起来。教师要从精心设计有情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角色扮演,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等几方面研究快乐、活跃、民主的课堂对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有效参与、高效参与"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却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话题,是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教学环境,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同化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如何创设情境才  相似文献   

16.
正导学案单纯从字面理解,"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方案。它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是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H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调查数据,对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教师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提供教学信息情况" "教师线上教学熟练程度""教师答疑辅导""课前预习情况"和"线上学习情况"会对"线上学习效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学生参与互动"会显著影响着线上教学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今后高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如何激发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试图通过教师自身对教学法的研究,根据人教版《Go For It!》每单元不同的主题,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并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充分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提高初中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策略: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注重引入环节,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相似文献   

20.
潘竹树 《考试周刊》2013,(19):67-68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挖掘学生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加减法"。教师备课用加法,学生预习用减法;学生探究用"加法",教师引导用"减法";教师反思用"加法",学生负担用"减法";学生参与用"加法",教师评价用"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