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畏惧,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材料,学生“无米下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不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就写不出生动、具体的好作文。所以必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渴望,而不是看作负担。为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  相似文献   

2.
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观察。首先,让学生不必刻意去观察,平时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好习惯;其次,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观察要有序,要有重点,要"五官齐下",要细致入微;最后,让学生观察后要多说说、多写写,做好观察后的积累,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怎样积累素材、写好作文呢?最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汲取养料。那么,应该怎样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呢? 首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各样事物,记在心头,或者笔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就会发现在自己身边随处都有写作的材料。有一位初一的学生周伟写了一篇《我的花母鸡》,文中的花母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在一篇谈写作体会的文章《善于观察才能善于作文》中说:  相似文献   

4.
一、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始于对事物的留意观察,进而才能产生细致的描写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实物和布置观察作业来实现。例如,要写《我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教师就可以提前一天告诉学生写作的题目,让他们明天把这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  相似文献   

5.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14,(7):118-118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思路打不开,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生写作起步时,教师就要训练小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际生活的准备"阐明了写作中观察、感悟生活的重要性,它是写作的根本。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是作文的起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低段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具体写话活动进行之前,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材料,完成"实际生活的准备",学生才能"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说起普通话来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更别说写作文了。因此,如何指导他们写作文,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培养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指导学生写日记,培养写作兴趣;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留心观察,积累素材;精心点评,认真修改;多写多练等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孩子怕习作,农村教师也怕教写作。如何找到一种让师生都喜欢的作文教学方式呢?经过实践,我发现让农村学生进行仿写,是一种好方法。仿写让学生学会观察、激发想象;仿写让学生乐于体验,积累习作素材,掌握习作方法。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并写好作文。一、仿中学观察新课标指出: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0.
刘丽霞 《成才之路》2020,(8):108-109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写话要求。写话教学是写作的入门阶段,只有重视写话教学,才能为学生写作打好基础。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增强学生写话兴趣;积累写话素材,增加学生生活体验;强化系统训练,规范学生写话方式,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1.
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留心生活、观察事物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丰富情感世界,训练表达能力,为将来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塑造美好的心灵。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积累也少,怎样  相似文献   

12.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观察既是思维、想象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笔者尝试着从观察方法的指导入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构建自己的写作“资料库”,逐步达到“挫万物于笔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事,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教学生学会观察,是小学语文教师探索的目标。要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学会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非常关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以看出,学会观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丰富,不善于观察事物,就算生活是丰富的,也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怎样才能教学生学会观察?  相似文献   

15.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引导学生勤做观察笔记,这对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积累材料、夯实作文根基大有裨益。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才会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手的写作素材,使得习作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16.
1.观察作文。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想写好作文,不但要熟悉生活,而且要学会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基本功。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积累素材,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静物、图片、实物、人物、景物等。如:教学《小手帕》作文课,把准备好的小手帕用放大镜展示出来。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林贻红 《考试周刊》2012,(45):47-47
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许多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惧怕作文,形成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其实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把它运用到习作当中,就能使作文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指导观察,训练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9.
一、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 观察事物是获取写作素材,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如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观察要入微,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灵活、富有趣味的指导手段,从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欲望着手,树立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增强他们作文的情趣。 一、引导观察,注重积累,让学生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最苦恼的常常是没有材料可写。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写作找不到作文素材主要是他们不会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耐心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