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邦的心脏     
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1810—1849),1930年离开祖国波兰去法国学习,当时波兰正处于俄、奥、普三国的统治下,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定居巴黎,从事创作和教学。肖邦在国外,时刻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以他的音乐鼓舞祖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期望和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一些朋友知道他对祖国的热爱,曾赠给他一个银杯,里面装满了波兰的泥土。1849年十月,肖邦临终前,知道波兰的反动统治者不会允许把它的遗体运回祖国去,便向姐姐说:“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吧! 如今,在巴黎的肖邦墓地上,撒有他祖国波兰的泥土,而在华沙的教堂里,埋藏着肖邦的心脏。  相似文献   

2.
张李丹 《现代语文》2013,(12):65-66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七岁时就写出《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可以说,肖邦就是一个音乐神童。但是他29岁那年德国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1830年到法国定居,创造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时肖邦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肖邦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他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音乐。  相似文献   

3.
在波兰首都华沙的圣十字大教堂中,安葬着世界著名音乐家肖邦那颗永远眷恋祖国的心。他虽然已经离世一百多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永远活在波兰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间。1810年,肖邦出生在华沙一个很有文化素养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法国人,侨居波兰,在华沙开办了一所寄宿学校。他的母亲是波兰人,很爱唱歌。父母的文化教养对肖邦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邦(F·chopin1810-1849),出生在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一位法国移民,中学法语教师。肖邦早年师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18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1830年底,为了寻求艺术上的发展,他携带一杯珍贵的祖国泥土  相似文献   

5.
徐晓凤 《中国教师》2013,(Z2):143-143
别林斯基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到:"一个诗人不可能由于自己和靠表现自己而伟大起来,他的伟大不是由于表现自己的苦难或幸福。而是因为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扎下了根。"肖邦的思想深深地在他祖国的社会和历史中扎下了根,对祖国热切的思念,对波兰文化深深的爱恋成为肖邦灵感的源泉。肖邦的创作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华沙时期、巴黎时期、晚期。降b小调谐谑曲创作于第二时期。此时身在巴黎的肖邦厌倦了欧洲上层社会浮夸的生活方式,把依恋转  相似文献   

6.
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肖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人钦敬的民族英雄.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音乐成为表达他对家乡思念的媒介.也成为他召唤人民对敌斗争的武器。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肖邦诞生地波兰热那佐瓦沃拉的自然美景.介绍肖邦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追叙肖邦不平凡的一生.着重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揭示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也意在通过肖邦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成长与艺术创作深刻说明祖国对一个人的价值。作家以许多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这一内涵.试以一些经典语句作一品读。  相似文献   

8.
汪奕存 《林区教学》2011,(7):126-127
分析了肖邦的音乐风格以及形成原因,是源自对祖国波兰社会现状深深的忧虑以及对民族深沉的爱。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的关注和忧虑,是肖邦音乐创作的主线,细腻的情感是他音乐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并涉猎多种不同的音乐体裁和题材,写有《波兰舞曲》17首。其中的《升c小调波兰舞曲》(Op.26-Nr.1)对于肖邦的创作思想来说,具有明显而又重要的转折意义,它反映了肖邦对华沙武装起义失利的愤慨和对自己祖国的思恋,充满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肖邦的简要介绍,以及对该作品在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等艺术特征方面的分析,阐释了该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作曲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0.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出生于华沙。他4岁便开始学习弹钢琴,7岁就创作出《波兰舞曲》,8岁时已能弹奏钢琴协奏曲,并开始公开演出。20岁时,肖邦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相似文献   

11.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八岁时在华沙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6年人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离开华沙,出国深造。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定居法国,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2.
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几乎涵盖了钢琴音乐的所有体裁。《g小调第一首叙事曲》是肖邦以钢琴音乐的体裁命名的第一部作品,该钢琴曲情节在跌宕起伏当中体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  相似文献   

13.
从小赢弱的肖邦却成熟很早.6岁就在钢琴上弹奏了自己的作品《波罗涅兹》。8岁开始公演,并被视为将取代莫扎特的少年天才。1831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两年后独自来到巴黎。也就是在巴黎.一个女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而这个女人也被肖邦彻底改变——她就是当时法国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  相似文献   

14.
韩加留 《江苏教育》2007,(14):38-38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叙述的是著名音乐家肖邦离开祖国,前往巴黎,至死不忘祖国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一个质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肖邦,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理解了文章重点内容,接受了肖邦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1818年他8岁生日后的第三天,在华沙协会的名流们所筹划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举行了生平第一次公开演奏,在座贵族都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16.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特色的钢琴音乐家之一,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无不带着自己对祖国波兰的牵挂,在国运跌宕之间、民族兴亡之时,他通过音乐的创作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与关怀。本文所分析的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在浪漫主义鼎盛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精品,同时也是肖邦个人创作成熟的杰出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默 《成才之路》2011,(21):56-57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7岁写了《波兰舞曲》,8岁便登台演出,从小就有"第二个莫扎特"之称。肖邦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  相似文献   

18.
<正>肖邦第一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是他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肖邦叙事曲的创作中有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这首作品表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使得这首叙事曲更具有代表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详细的分析这首作品。一、肖邦简介以及第一叙事曲的创作来源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肖邦的钢琴音乐个性鲜明,他的作品优美细腻,和声  相似文献   

19.
波兰作曲家肖邦(1810—1849),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的第二年年底,即1830年11月,准备出国深造。朋友们为他举行  相似文献   

20.
师:肖邦在弥留之际,嘱咐姐姐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肖邦说?生:肖邦的一生都是在为祖国的解放而奔波,至死都不忘将自己一颗火热的心安葬在祖国的怀抱里,以亲眼看到同胞们将侵略者赶出国门。他是波兰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生:老师,我认为肖邦其实是个懦夫。(王志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师:(出乎意料地)哦,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生:肖邦生前,波兰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保全性命,他逃到了国外;只有在死后没知觉的情况下才敢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不是懦夫的表现吗?师:老师很欣赏你敢于向课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