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乐器考名     
"乐器"是中国宫廷祭祀使用的音乐器物的统称,与"礼器""兵器"并列,是象征权力的三类器物的概括名词。古代典籍之所以产生"八音""乐器"两个概括性名词,当然不是因为中原文化多么"发达",而是因为"礼乐"制度的"发达"产生了相应需求。两个名词,高屋建瓴,字达义明,贴切生动。这种了不起的概括,需要相应的文化制度催生。  相似文献   

2.
在简单介绍佤族乐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佤族乐器在材质、种类以及功能方面的特色,以及它对于研究该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宗教文化特征和民族学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代王处直墓作为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五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墓室中的"散乐浮雕仕女图"雕工精美,人物造型流畅细致,为我们展现了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风貌,但目前针对王处直墓"散乐浮雕仕女图"这一考古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散乐浮雕仕女图"中的乐器考辨较为简单。王处直墓中散乐浮雕乐队乐器种类丰富,对该墓室中的乐器进行详细考辨,对于完善唐五代时期乐器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技术、金属冶炼以及手工业的迅猛发展,乐器的种类逐渐繁多,器乐的发展逐步摆脱了对声乐艺术的依附,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乐器的种类、特征以及功能的发展概况了解,探求出乐器的发展在音乐创作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乐器种类繁多,并出现了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在这些乐器中有一种特殊的乐器,专为其他乐器调音定律,称为定音器。根据考古文物和古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出现了形制和古琴相似的弦式定音器,并在其基础上产生了三分损益律。文章从弦式定音器的定义及材质、出土文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弦式定音器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2010,(8):F0004-F0004
乐器产生的音乐取决于乐器的大小、形状,乐器的材质以及演奏的方式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党八音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从乐器的配置、曲目、乐人等都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上党八音会生态环境变迁,提出对其相适应的、有效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八音坐唱"因用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其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经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儿童的启蒙知音,具有游戏性、生活性及文化性的特征。通过对黔西南州"八音坐唱"的探究,旨在挖掘其对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价值,并期能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充分研究大量古代音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对楚国的器乐与乐器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认为楚国器乐与乐器的繁荣主要体现在“钟鼓之乐”“古琴音乐”,以及“八音乐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丝竹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六乐”就用瑟、琴伴奏,汉魏时期的“相和歌”用管弦乐伴奏,到魏晋时期的伴奏乐器已有笙、笛、篪、节、琴、瑟、筝、阮等八种。隋唐时期之后,丝竹音乐不仅为戏曲、说唱和歌舞伴奏,同时丝竹音乐合奏的形式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纷纭涌现,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丝竹音乐。丝竹音乐中的演奏乐器以丝弦和竹管为主,乐队组合富有地域性,每件旋律乐器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点表现音乐风格。丝竹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各乐种大多有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主奏乐器。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是早在唐朝(另一说为起源于北宋时期)就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相似文献   

12.
欧洲乐器经过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直至今日发展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形制与种类。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产生了许多种类的乐器,也诞生了许多描绘这些乐器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不仅体现了作家在美术方面的辉煌成就,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乐器提供了最直观的例证,在乐器史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八风"和"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古至今各家对二者的解释虽不尽相同,但从未把二者等同视之,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的《音乐美学教程》一书提出"八风指八音",显然是一家之言,不可为凭。"八风"所出之处,显示的应是"八方"而来的各国民歌民谣,从未被解释为8种乐器;而"八音"所出之处,大都理解为"8种乐器",而从未解释为"八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细节决定成败",打击乐演奏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于幼儿对乐器的有效运用。现阶段幼儿园有效的幼儿打击乐演奏活动需要关注以下细节:幼儿乐器的选择空间、演奏预令、探索秩序、管理品质,等等。据此,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常规乐器转向"‘身体’乐器+‘生活’乐器+常规乐器";"无预令"转向"语言预令+肢体预令";自由探索转向"先要求+后探索";"管理品质冷漠"转向"学习品质+人格品质培养"并重。  相似文献   

15.
何为古八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音”是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周礼·春官·大师》: “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韩愈《送孟东野序》: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者,物之善鸣者也。”《辞海》.“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籥等属竹类。”现略作分述。  相似文献   

16.
丝竹之名由来已久,所以采用丝竹两字,主要是制造的乐器材料采用“丝为弦发音,竹为管发声”而来。《诗经》里记载着49种我国古代乐器,并按原材料分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相似文献   

17.
乐器停止令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道法令,原文表述为:"鸣物停止令",译为停止乐器演奏的命令。对本论文的要旨进行归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乐器演奏停止令"的特征;第二,"乐器演奏停止令"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三,"乐器演奏停止令"和社会的诸问题;第四,"乐器演奏停止令"的变化;第五,"乐器演奏停止令"采纳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此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论考,想必定能收获更加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小乐器由于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为小学音乐课堂践行"人人会乐器"的教育理念提供具体的教学用具,小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使用可以通过乐曲的演奏来弥补学生音乐学习的缺陷,通过乐器的学习来促进学生音乐理解与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音乐既要保存、又要发展 ,艺术家们只有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才能在辩证地扬弃中不断吐故纳新 ,保持住中国音乐传统和传统音乐旺盛的生命力。汉代音乐文化正是在对先秦音乐文化的继承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首先表现在乐器上 ,汉代宫廷乐府在继承与改造先秦时期乐器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民族民间乐器 ,并进行了一些科学的改良 ,使乐器品种增多 ,数量增大 ,质量提高 ,功能加强。从史科文献及汉代画像等文物资料所见 ,汉代乐器品类繁多 ,严格说来 ,已超越八音的范畴 ,如笛已有玉制、铜制 ,还有兽角制成的“角”。由此可见 ,汉…  相似文献   

20.
“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的总称,古人根据制造乐器的材料不同,将乐器分为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用这八种材料制成的八大类乐器称“八音”。1.匏类。匏是葫芦的一种。成熟的葫芦已木质化,可做容器和乐器。此类乐器得用匏的自然形状做音斗,如笙、葫芦笙、葫芦丝等均属匏类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