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正是缘于此,才更应该重视其文化研究。文章从太谷秧歌的渊源与名称、艺术特征、民俗、晋商文化、艺人群体及其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太谷秧歌是山西省的汉族民间舞蹈,是流行于晋中、吕梁、太原等地的民间自己编写和自己演出的歌舞类艺术。它主要是以农村流传的故事、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闻等为主题,来谱写各种曲调和各种不同的表演,来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所以,收到的人民的追捧与热爱。它的发展宋元时期开始的。早在宋朝时期,就被称为“闹秧歌”,从明代之后秧歌开始达到顶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把所有的技艺活动都加入到其中,例如:戏曲、舞蹈、武术  相似文献   

3.
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的改编,促进太谷秧歌的传承、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民间小戏,发展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小调,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干、琅琅上口,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吸收了南北民间小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戏.现有资料很少有将太谷秧歌舞蹈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通过对太谷秧歌表演剧目的反复观看、记录与总结,发现其中具有夸张幽默的情绪化舞蹈元素、朴实自然的生活化舞蹈元素、物虚情实的情境化舞蹈元素,并对太谷秧歌舞蹈元素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为探索太谷秧歌舞蹈元素在学术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太谷秧歌是流传于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素有"太行山上唱民歌,晋商故里看秧歌"之称,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太谷秧歌在当地政府和一些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在传承和创新上却停滞不前,本文根据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已经获取的成功经验,试图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6.
朔州踢鼓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踢鼓秧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嬗变。  相似文献   

7.
张晴 《文教资料》2007,(26):55-56
不同的音乐家为什么具有不同的表演风格,追究其根本就在于其美学观点不同。音乐家在表演时,总是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的演奏方式,即美学观点决定其表演风格。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让太谷秧歌的舞蹈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研究太谷秧歌的舞蹈形态,主要从其文化渊源、舞蹈形态特点和审美价值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太谷秧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很重要的继承和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表演艺术风格是音乐表演审美的重要范畴,其风格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天赋与才能、艺术观与世界观、艺术经验、性格与气质四个主观方面和时代、民族、地域三个客观方面简要论述了形成音乐表演风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音乐表演艺术流派及其美学观念,从总体上划分为四种:1.浪漫主义音乐表演;2.客观主义音乐表演;3.原样主义音乐表演;4当代新形式主义音乐表演。各种流派的音乐表演风格随其美学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历史上音乐表演美学观念和表演风格的不同说明了音乐是表演者的艺术,使我们增进了对音乐表演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在山西中部有一种民间戏曲叫"太谷秧歌",太谷秧歌以太谷为发源地,渐渐的影响到周围的各个县城,太谷秧歌是由当地的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编写出来的戏曲和歌舞,这些东西能够很好和形象的表现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而且太谷秧歌的曲调和表演形式也能被大众所接受,曲调旋律优美,表演形式多样。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在当时,这种以民间百姓兴盛起来的戏曲性活动就简称为民间秧歌,而到  相似文献   

13.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表演音乐才有了鲜活的生命,没有表演音乐只是"纸上谈兵"。音乐表演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表演与科学之间的权重,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让感性在理性的协调中得到合理地发展?本文将从表演的角度去分析音乐表演科学的特殊性,为音乐表演科学的研究探寻出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祁太秧歌,又称为"晋中秧歌"。以唱为主,具有优美的声腔表演特点,语言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是山西大地上一种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形式,赢得了山西晋中地区的一致好评,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了我国秧歌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乐感 ,指音乐表演主体对所演唱、演奏、或指挥的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并把这种理解和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的能力。它由理解与表现能力两个部分构成。这里的理解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活动 ,尽管它包含着某种认识 ,但这种认识溶解在感知、想象、情感中 ,有如水中之盐 ,有味无痕。音乐表演主体对作品的感知、想象、情感体验构成了乐感的“理解”部分 ,而这种“理解”的心理过程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感觉 ,是人对外界刺激所具有的最古老、最普遍的反应。对外部刺激的感觉能力 ,叫着感受性。对于相同刺激的感觉能力因人而异。这种差异是由先天和后…  相似文献   

16.
既要有优美动人的噪音和发声技巧,还要有优雅大方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7.
胶州秧歌是流传于山东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俗称“跑秧歌”,又称“地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19.
吴玉峰 《辅导员》2014,(10):22-22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4月开始,太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心校校长、农村小学校长陆续开展集中培训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4月开始,太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心校校长、农村小学校长陆续开展集中培训学习活动。据介绍,太谷县教育局将采取专题讲座、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