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淮阳县"二月会"巫舞"担经挑"起源于商周时期形成的"高禖"祭祀仪式。其舞者构成、道具和舞蹈形式是对"高禖"图式的模拟和动态演绎,其功能是通过祭祀高禖、伏羲和女娲三位大神,来祈祷男女相爱结合,子孙繁衍。原始的"高禖"祭是"担经挑"巫舞和"泥泥狗"等民间艺术形式的神话原型,是我们追索、研究淮阳地区早期民众信仰及文化生活的指引和凭借。  相似文献   

2.
高台民间小调是河西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中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歌唱艺术。该县罗城乡民间小调最能体现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和高台民间小调的总体风貌。从歌词上看,这些小调以叙事为基本的构成元素,其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结构美。  相似文献   

3.
小调,是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较规整的短小精悍的歌唱形式,属于民间歌曲的范畴。甘肃高台罗城乡民间小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类:情爱类、农事类和规劝类。这些小调大都反映了音乐作为抒情艺术的典型特征。从歌词上看,它们都以叙事为基本的构成元素。不论是细密铺叙,还是简洁叙事,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民歌历史悠久,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他一切音乐艺术的源泉。民歌按体裁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和山歌三种类型。其中,小调流传得非常广泛,也最为重要。已有的研究多限于民间小调的社会功能方面,对于其曲式结构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是人们的音乐审美决定着民歌小调曲式结构的审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谱例为依据,通过对同词同曲、异词异曲民间小调"起承转合"曲式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求梳理出民间小调曲式结构所蕴涵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自强 《音乐世界》2018,(17):120-127
“美姑县非遗音乐表演团队”是在凉山州美姑县彝族民间艺人阿铁说日的倡导下、组织建立的彝族传统民间音乐表演团队。该团队成员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主,传承人的级别包括州级到国家级皆有,表演曲目以民间音乐为主,主要有民歌、器乐等,兼以新创编的器乐合奏。本文将从乐团概况、演奏曲目及形式、传播、传承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  相似文献   

7.
周口关帝庙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它植根于陈楚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陈楚文化影响关帝庙的选址、布局、建筑结构乃至建筑表现题材中的“龙、凤”造型等,并由此阐述了周口关帝庙人文环境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东北二人转小帽儿"实际上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东北民歌小调,是二人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月牙五更》等经典小帽儿曲目的分析,而将二人转小帽儿的作用、唱词风格、旋法曲调、节奏节拍、表演形式等进行阐述,意在引起更多读者对二人转小帽儿这种音乐形式的关注,进而有更多的爱好者来参与欣赏与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锦歌(歌仔)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以方言演唱,曲调朴实,内容通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锦歌(歌仔)传入台湾,并与当地民间小调融合.后来,以歌仔为主要音乐,结合舞台表演产生了歌仔戏.海峡两岸戏剧界人士普遍认为,台湾歌仔戏源于漳州锦歌.  相似文献   

10.
河南坠子这一地方性曲艺形式,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从形成到发展,都和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形式,综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以说唱为主要艺术手段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本文分别从文学审美特征、音乐审美特征和表演审美特征,对河南坠子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方法,对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艺术库姆孜来源、外形特征及表演形式、风格特性进行了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挑幡是福建建瓯特有的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由于建瓯称之为中国竹子之乡,因此挑幡这一民间表演艺术采用了本土特有的大毛竹作为主要道具,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从挑幡这一民间表演艺术的形成和表演特色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其舞蹈元素与杂技元素的融合,并探讨挑幡的艺术价值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金民间词所见不多。近年来"全真道词人群体"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全真道词的观照,能够看到金代民间曲子词的一些踪迹。在词的通俗化和回归民间方面,全真道词人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将一些较雅的词牌改为较通俗并与全真道相关的词牌名、大量采用民间原生态音乐小调"变身"为新的词调以及对一些词调的改进、使用藏头拆字词形式等等,其中很多作品可以归在民间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浚县民间小调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被作为一种具有教育性的资源引入到本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身实践经验和思考,对浚县民间小调走进本地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方法作简要分析,期望为小学音乐教学起到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锦歌(歌仔)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以方言演唱,曲调朴实,内容通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锦歌(歌仔)传入台湾,并与当地民间小调融合。后来,以歌仔为主要音乐,结合舞台表演产生了歌仔戏。海峡两岸戏剧界人士普遍认为,台湾歌仔戏源于漳州锦歌。  相似文献   

16.
以侗族特有的鼟锣艺术为研究对象,对其源起与嬗变进行简略介绍,并对该艺术的乐器组织形式、音乐形态、表演特征进行考释,以便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品种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即在语言上要达到"字正腔圆"符合人民大众的听觉和审美习惯,又要在演唱时融汇中西的科学发声方法美化音色同时在作品风格上要体现演唱个性的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分和精华,对各民族各类型类民间音乐的表演进行研究,将其表演艺术和歌唱方法上升为理论并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在多种多样音乐形式火爆的今天,晋中民间音乐被冲击,情势每况愈下。听者及传承者呈现老龄化;市场缩小;演出团体财政危机;表演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现状,使得晋中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梢。  相似文献   

19.
陕北榆林地区"大场秧歌",一般在广场进行,属全体秧歌舞队的集体舞蹈,是陕北秧歌最为壮观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其音乐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以及器乐合奏曲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鲜明的风格特征。其复调特征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类型。山西秧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从音乐形式看,有11种属于民歌类,14种属于歌舞类,10种属于戏曲类。侯马白店秧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可以广场表演,也可以上舞台表演,曲调优美,动作奇特,表演形式主要是跑队形和演唱民歌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