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四年来的学术英语交流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认为微型项目驱动下的任务分解式小组协作学习是培养研究生学术意识、规范研究生学术写作过程、促进研究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构造地质学专业是地质学中对野外实践能力要求最强的专业之一。对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野外构造解析、构造填图能力的培养,为日后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第三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上参会研究生会议交流论文内容分析,对我国目前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年芳  肖海燕 《高教论坛》2011,(4):93-94,97
我院通过优化生源、"双导师"制、建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强化中期考核、完善课程建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途径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生进行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院的研究生素质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对中国14所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2424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和中介效应分析后发现,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学术氛围和学术规范都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学术规范影响最强,科研实践影响最弱且对博士生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学术活动和激励政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生培养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科研自我效能感正向部分中介了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学术氛围、学术规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中介效应达到76.85%。因此,学校应注重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度、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的质量、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自信心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研究视角,提出基于"四位一体"理念的多面型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通过师生联合党支部、多维空间联络平台、传统文化沟通桥梁、"走出去"与"请进来"交流的方式,使研究生的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因此,研究成果对于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意识、规范和实践"的三维构成体。针对新时期研究生以造假为实质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需要实施以求真为实质、以"四个学术"即"纯洁学术目标、追求学术创新、恪守学术规定、永葆学术尊严"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道德建设,并通过符合道德本质要求的"三维路径",从而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7.
立足昆明理工大学理工科背景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主干基础课程"专业硕士综合英语"为例,介绍了我校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实践。本文从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四个方面讨论如何通过英语课程设置在教学中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该类研究生运用语言进行国际学术和专业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全面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促进学术国际合作,是研究生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主要探讨在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和建设基于网络技术的,以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一所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131名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国际学术交流意识、学术研究能力、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学术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学术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了提升研究生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的提升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对提升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的需求和意愿强烈,但现有培养方式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提出并探讨了以课题研究为引导的自主性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提升方法,以科研实践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意识、学术研究能力、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学术合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生英语培养目标中加入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将这一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中。对"学术英语"教学理念和原则进行分析,从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探讨"学术英语"课程理念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提出问题××高校教育学院在学术节期间,邀请了来自大学和中小学一线的专家作报告。笔者观察研究生和报告人的互动过程,发现研究生和大学研究者的交流很顺畅,而与中小学一线专家的沟通则大相径庭。比如,研究生们关注一线教育专家们创造的教育模式的合理性,以及此种教育模式的可持续性,而一线专家们似乎更沉醉于操作层面的问题,虽然他们叙述了很多,但并未给研究生们满意的答案。显然,一  相似文献   

12.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其理论思想体系可以从他的著作中研习,也有一些文章作专门记述。笔者有幸曾在潘先生门下学习,现根据所见所闻,对他关于研究生的教育实践作简要述评,以期对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们有所启发。潘先生指导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已达50多人,部分毕业生近年在学术上、工作上已显成就;大家走到一起时,经常对他的教育实践进行研讨,认为他的一些做法很有特色。笔者认为潘先生的研究生教育实践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对研究生课内、课外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且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学生们在学术上、品德上、工作上得到全面发展。潘先生既做到时常督促,又能做到以身作则。经过他的几年精心指导,学生们无不感到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学术能力、工作水平等有着飞跃性的发展。一、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潘先生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尽力让学生每节课都有较大的收获。他从不一揽到底地讲授某门课,而是讲解一些理论较深的章节;有的章节请学有专长的兼职研究人员主讲;有的章节还让研究生们挑选,经过一番研究后,再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让研究生自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15日,以"知行"为主题,旨在弘扬求 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活跃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科研水 平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在该校科学会堂开幕。文化节举办了论文大赛、博士沙 龙、博士论坛、研究生综合素质竞赛、乒乓球赛、大师讲 坛、文化艺术节舞会、音乐晚会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并 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 的交流,同时为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有利条件,提 高广大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激情,培育求实创新的 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教育转型对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培养目标由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就业结构从"学术型就业"转向"能力型就业"、人才竞争由本土化转向国际化都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专业性、实践开拓性、实效性和前瞻性面对挑战,牢固树立大教师观,高度重视以党建为核心的集体组织机构建设;要充满"生情"地服务于研究生发展需要,服务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局。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致力于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其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成长的意义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把握研究生培养的政策导向,关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共同体成员的共同理解和责任意识;提升U-S学习共同体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非体系化、非连续性、非规范化等诸多缺陷,制约了学术道德教育的效度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美国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从学术行为规范的确立、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学术道德教育的多元参与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现有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学和协同管理的理论知识,建立了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给出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实现路径:宏观上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要协同发展,微观上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身也要协同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要强化建设,研究生主体角色要重新明确。  相似文献   

18.
王欣 《高教论坛》2021,(9):49-52
研究方法的训练是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一些院校的研究方法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本文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利用在线学习资源,构建师生实践共同体,以研究任务为驱动,以共同体研讨交流推动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伴随全球化进程,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正不断加快.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研究生教学、科研及实践平台的多样化,提升学科水平,已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重庆邮电大学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例,从科研平台、学术起点、科研水平、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国际合作与交流对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28日,重庆市第二届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成功举行。为期5个月的重庆市第二届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杯"征文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为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营造高校创新氛围;拓展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重庆市高校研究生课外活动的蓬勃开展。受重庆市学位办、《中国研究生》杂志委托,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联合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后勤工程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共同承办了重庆市第二届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杯"征文大赛。整个赛事组织安排由《中国研究生》杂志重庆通联站、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