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声乐训练是美声技巧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训练的是演唱者的演唱技能。声乐训练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但我们要注意,美声技巧教学培养的是站在讲台教学的人才,而不是表演人才,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的教学技能,而不是音乐技能。本文主要是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重点去探索和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进行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分析当前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然后提出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模式的展望与改革,最后提出元认知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气息训练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任何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都必须掌握科学的气息训练方法,才能在演唱实践中游刃有余的进行二度艺术创作,提升演唱的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气息训练提出几点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以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夯实学生的演唱基础,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演唱理念和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方法对于演唱者们的表演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重视声乐训练中的呼吸方法教学探究,让学生们能够掌握科学、合理的歌唱呼吸法,从而能够在演唱过程中保持自身气息的平稳,继而达到最优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4.
声乐专业学生演唱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声乐学习理论以及技能成果的标准之一,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建设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在总结声乐实践对于高校声乐专业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影响学生演唱实践能力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高校声乐专业学生演唱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声音训练是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呼吸也是一门艺术,掌握科学呼吸技巧有利于轻松歌唱,同时也能够更好展示歌曲魅力。声乐教学中,正确气息为开展声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呼吸训练也是关键教学手段,唱歌是学前专业必修课程,掌握科学呼吸技巧有利于掌握唱歌要领。呼吸训练不仅需要关注发声与吐字,还需要关注情感表达。本文对呼吸训练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提出呼吸训练法在学前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儿童开展演唱训练活动,提升儿童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童声演唱技巧,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高校音乐教学主要围绕美声、民族通俗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儿童声乐作品涉及相对较少,导致儿童声乐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大高校开设音乐相关专业对于声乐教学的不断深化,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注重,声乐演唱能力势必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针对受教育学生目前的专业现状,突破传统理论的樊篱,把握舞台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一根本性原则,适当对学生培养机制、培养策略、培养步骤及方法进行实时的调整,进而达到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演唱水平,使高校的声乐教学步入更合理的发展进程,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演唱人才.  相似文献   

9.
简洁 《文教资料》2010,(32):74-75
声乐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些掌握好美声发声方法的相关知识,如呼吸方法、面罩共鸣、气息支持等.强调了美声演唱技巧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美声演唱作为歌唱者艺术性与技巧性的综合素养展示,呼吸是歌唱艺术的原动力,对歌曲演唱者来讲,正确的使用气息的变化来凸显歌曲的艺术表达效果,是成功演唱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美声演唱的技巧,本文以气息运用为研究的主题,结合美声演唱实践,展开了关于美声演唱中气息运用技巧与提升策略的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丰富美声演唱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开展中,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声乐知识理论和演唱技巧,实践教学则将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理论指导进一步转化为实际演唱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演唱能力则非常关键。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美声演唱中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音准、音质以及舞台的艺术表现。"打哈欠状态"的呼吸方式在美声唱法中运用频繁,这一方式对美声演唱的气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给美声演唱带来歌唱的动力。我们知道演唱时的发声动力是来源于呼吸,而准备动作是吸气,在实际演唱中,气息量吸入的多少要有演唱者来把握,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来调控,"打哈欠状态"可以获得足够的气息量,来支持演唱者在演唱时所需的声音与歌唱。在平常的声乐练习中,要把正确动作与意识运用到美声唱法中,用"打哈欠状态"的呼吸方法带入到美声演唱中,不断的反复推敲练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找准问题后,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便会把原有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学科,同样是一种需要满足观众听觉与视觉享受的艺术形式,所以对于声乐演唱人员的专业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声乐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独自进行专业、完美的二度艺术创作,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舞台表演能力.高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声音、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一系列的方式来演绎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故事、表现作品的情感,还需要调动全方位的表演能力来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开展中,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使声乐专业人才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声乐练习曲是声乐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训练技巧,教师和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练习曲的编排,并在一段时期内制定合理的系列练习曲,加强声乐训练的针对性。从而使演唱者接受系统、规范、科学的声乐训练。本文首先从提高演唱者的咬字发音水平、拓展学生的演唱技巧、帮助演唱者夯实演唱基础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价值。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实践,即在歌唱语言训练教学中的实践、在节奏训练中的运用、在发声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轻声唱法是一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它包括哼唱训练、小声唱训练、假声唱训练和半声唱法训练四个阶段。我们通过轻声唱法前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掌握第四阶段半声唱法,这一高级美声演唱技巧。半声唱法及轻声唱法的训练能够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声乐学习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还能解决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演唱者在演唱中发挥出最好的演唱状态,使其对作品处理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吴蕾 《华章》2011,(23)
幼师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的技巧,以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的能力.不少学生对于歌唱的语言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本文就歌唱语言的生活性与规范性两者之间的特点,联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声乐教学的目标是演唱者通过课堂授课的学习,能够运用演唱技巧演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演唱曲目的科学选择发挥重要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科学选择演唱曲目,对于歌唱艺术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声乐教学中演唱曲目的选择技巧。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演唱和表演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学科,这是一项将演唱与表演形式相融合的民族艺术,戏曲表演是我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扎实的演唱功底与精湛的表演能力非常值得借鉴,本文就从戏曲表演技巧的发音技巧、气息技巧和舞台表演技巧等方面做出了借鉴,将其实际应用到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歌剧演唱是高师声乐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囿于他们声乐技巧和情感表现的不足使得他们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总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探索一条适合高师学生歌剧演唱能力的培养路径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