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家庭都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要让孩子学得好,重要的是找一个好老师,顺应这样的社会需求,许多有艺术教育经验的老师都在家里带起了学生。那么,这样的“家庭艺校”到底是怎样开展教学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退休在家教授钢琴的裴时英老师家。 推开她家琴房的门,记者首先看到了一张排得满满的课程表。令人奇怪的是裴老师并非搞键盘乐器出身,家长们也都知道这个情况,但来她家学钢琴的孩子却有20个,最  相似文献   

2.
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有的家长急于求成,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施加过分的压力。比如,孩子在上课时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或弹奏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家长就在一旁批评、训斥,甚至回到家里对孩子使用“暴力”,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缺点是正常的,而且往往是一个缺点克服了,另一个缺点又出来了;新的缺点刚刚克服,旧的缺点又回来了。这都不足为怪,关键是要给孩子一个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哪怕步子慢一些,急于求成不可能培养出艺术家。钢琴演奏是高度文明的艺术,家长更不能…  相似文献   

3.
时下,在中小学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就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应吧.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业进步,让家长为此大伤脑筋.那么,孩子究竟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笔者认为,只要家长教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就会对孩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孩子进幼儿园后,有老师的教养,有的家长认为从此自己就可以卸下“第一任老师”的重担。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孩子进了幼儿园能否健康成长,固然与幼儿园老师的培养有很大关系,但家长的配合如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进了幼儿园,每天仍有一半多时间与家长相处在一起,星期日、节假日也多在父母身边,因而家庭对孩子仍旧发生着重要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要影响到他们在家里的表现,孩子在家里受到影响也会在幼儿园生活中反映出来。许多幼儿园老师发现,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发展得好的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6.
家长如何才能良好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轻松地接受学习钢琴这件事,并且能很好地提高学钢琴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家长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准备。第一、弹琴是孩子们的一个新游戏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不喜欢游戏。我们可以在孩子刚接触钢琴的时候,就用各种不同方式不断地向他们灌输“学习是游戏”这种观点。一旦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了,那他们就会相信学习钢琴是“好玩的游戏”,轻松感、无压力就会主导着他们自觉地学习。同时,我们的钢琴教学也要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投入到无限的音乐中去。第二…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班主任》2014,(10):36-36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留心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做法,并在家长会上把这些做法展示出来。因为一些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好做法,对其他家长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刚开学时,小芳的妈妈就对我说:"老师,有什么活你就让小芳去干,她会干。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9.
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学习的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场所,学校里面的老师一个个都是教育专家.在家里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送到学校里面去让老师来教育才行.这样的思想常常会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习音乐,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钢琴。但是真正坚持持久的孩子,并不多见。作为钢琴教师,我有一些体会贡献给家长和老师。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2.
李四明 《海南教育》2014,(10):96-96
同一个孩子究竟为什么在学校和家里会判若两人?按理说,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化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老师少。可是总有一些家长教育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或事与愿违。我想这恐怕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系吧!  相似文献   

13.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之所以愈演愈烈,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调查发现,笔者感到陪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以卜的陪读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4.
常听到一些家长忧心忡忡地讲起幼儿在家里老爱摔东西:一个好端端的玩具拿在手上,无论多么贵重,也无论他(她)是否在发脾气,都有可能被无端地摔出去,事后还会很开心地看着成人,似乎很有成就感.这样,家里的易碎品也就成了牺牲品,不少都被弄坏了.对此,家长在倍感困惑的同时,更多的是满腹无奈.他们据此认为自己的孩子破坏欲强,是坏孩子.其实,摔东西并非是界定孩子好与坏的标准.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有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施教.  相似文献   

15.
王萍不仅人长得文静、漂亮,而且从小学到初中,学习都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但上了高中以后,家长渐渐发现王萍与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首先,在家里,有一点儿小事不如意,王萍就又哭又闹,在学校里,王萍与同学也相处不好,老师给王萍调了几次座位都不行,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换了新班级,王萍竟向老师提出由自己选定前、后、左、右的座位名单,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一个高中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不懂道理呢?分析:原来是人格欠缺造成了王萍的心理障碍。从小王萍的家长就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小学、中学时,由于学习成绩好,老师对王萍百般照顾,…  相似文献   

16.
入园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对于解决新生入园焦虑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园尝试了“家长陪读”的方式,即开学时允许家长陪着孩子上幼儿园,时间为两天。在这两天里,孩子既有自由活动,也有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既有单独的活动,也有亲子活动。慢慢地,孩子与老师建立了信任,感受到了在家里独自玩耍所没有的新鲜与刺激。  相似文献   

17.
张俊 《幼儿教育》2013,(10):16-17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玩好玩具后从来不收拾,弄得家里乱糟糟的,提醒也没用。有的孩子还不允许家长帮忙收拾。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没少生气。但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整理玩具还是很积极的,真奇怪!下面,让我们走进幼儿园,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18.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意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们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要跟着家长回家。  相似文献   

19.
万吉 《教育导刊》2006,(3):63-63
新西兰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做事做人要有规矩新西兰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较守规矩。他们都知道,不可与家长无理取闹、发脾气、耍赖,不能顶撞老师和长辈。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道理,也会很有分寸很有礼貌地与家长和老师申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如果哪个孩子不懂规矩,对着家长、老师大吵大闹发脾气,那么他(她)就会面临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威胁。因为,所有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不懂规矩的孩子玩,所有的孩子也不愿与那些没教养的孩子为伍。新西兰的孩子也爱看电视,但有一条规矩:每天晚上9点…  相似文献   

20.
晏红 《母婴世界》2012,(1):88-90
磊磊的妈妈说,宝宝平时在家里还好,但是一出门就特别疯,在外面撒开了到处跑,有亲戚朋友到家里做客,他就上窜下跳的,妈妈觉得很没面子。一次,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活动,其他小朋友都根据老师的要求活动,只见磊磊异常兴奋,一会儿做鬼脸,一会儿哈哈大笑,搞得老师束手无策,妈妈非常难堪。妈妈急了也会生气打孩子,但效果只是暂时的,以后还会再犯。宝宝为什么会“人来疯”呢?家长应该怎样矫正宝宝的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