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曲对演员的综合素养有极高的要求,这不仅是昆曲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表演者完美演绎昆曲的必备条件。在大力保护、继承和弘扬昆曲艺术的今天,深入探讨昆曲艺术所要求的演员的综合素养,对昆曲演员更好地学戏演戏、培养更多的昆曲表演人才,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昆曲被喻为"百戏之祖",也被联合国授予首批"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梁辰渔的<浣纱记>是一部典范之作,它对昆曲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对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于"保护"的核心价值取向"。保护"既有其所处的生存语境的缘由,也有其自身内在规定性的缘故,更有其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原因。从"保护"出发,才能传承昆曲精神和精髓,才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昆曲艺术。  相似文献   

4.
南京这座城市与昆曲之间有许多历史关联。昆曲艺术在南京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拓宽了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并为新时期的昆曲保护与传承贡献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5.
青春版牡丹亭自上演以来大获成功,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良好影响为古老的昆曲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媒介多样化、新媒体和新新媒体当道的今天,昆曲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特魅力、延续其生命是一个重要而急切的话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横空出世给昆曲如何在新时代发展给出了一个良好的回答。这部剧的大获成功开启了古老剧种焕发崭新生机的密码,在美学理念、跨文化传播、呼应市场等方面给予了昆曲创新和创作多方面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昆曲艺术的形成—兴盛—日渐衰落的过程为鉴,分析了现今京剧艺术不景气的原因,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出路在于自身的变革与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地“继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提出了"艺术之环境""知情意统一""艺术的兴趣""艺术教育献身"等理论观点。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幼儿园昆曲特色教育:创设昆曲特色环境;调动幼儿对昆曲活动的兴趣;开设昆曲园本课程;提升教师昆曲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昆曲艺术博大精深,将昆曲艺术引入中学美术课堂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昆曲艺术引入中学美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并介绍了昆曲进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提高昆曲艺术美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昆曲是一种雅化的戏曲,是一门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元化艺术元素的综合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昆曲演员要想演好昆曲,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个演员最后能不能在台上站得住,能不能成为艺术家,最后拼的就是这种文化修养。一方面要多读书,夯实文学功底,打好文化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广泛学习其他艺术,触类旁通。提高文化修养的途径是潜心读书,以学养戏;不囿门户,虚心求教;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相似文献   

10.
昆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学、艺术等价值,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七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大师班讲座之七——北昆《双思凡》,通过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正芳先生的亲历口述,对昆曲的优秀传统剧目《双思凡》70年前创作历程与当下传习、复排记忆进行文本的呈现,反思当下昆曲传承发展寂寥的现状,从而引导社会群众正确看戏、听戏、学戏的审美价值取向。深深体会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之精神,用心领会感知昆曲艺术古人之情怀,这也正是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于当代的一种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1.
昆曲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最后遗存,它拥有文化和文学上的"合美"意义。它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之所在以及宣告它在艺术中有着无可厚非的雄踞地位。本课题正是受昆曲的呼托,对现代昆曲所呈现的美及其地位予以探讨,让新一代的人们更深刻的了解这一艺术界的国宝,它已获得了全世界的承认。假以时日,它必将成为中外文化的又一座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2.
郭曼 《华章》2012,(25)
昆曲《牡丹亭》经由白先勇团队主导演出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青春版《牡丹亭》踏上海内外征程,形成《牡丹亭》热潮,将昆曲至高无上的美学意义呈现在当代社会.本文以青春版《牡丹亭》场上演出为例,研究白先勇团队的昆曲艺术创新,对于欣赏和传播昆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小说《青衣》写出了几代青衣的悲剧命运和京剧艺术在特定时代的悲剧。传统戏曲的发展不仅受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同时,其本身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传统艺术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自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它是融诗歌、念白、音乐、舞蹈、绘画于一体,在时间、空间、布景、道具上不受真实生活局限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江南水乡的昆曲是我国戏剧中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其念白用语高雅深远、表现手法虚实结合、音乐体系完善健全、舞台布置美观实用,是我国其他戏剧形式的先导.本文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探讨了昆曲的发展演变,文学创作特色、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同学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夏叶 《成才之路》2013,(2):64-65
昆曲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幽兰,人们赏析她的珍奇和优雅。历时六百多年的古典昆曲,带给多少人以心灵的涤荡与艺术的享受,让多少人无法忘却她的美丽。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代代传承,许多地方让昆曲进校园,一些幼儿园也将昆曲欣赏引入校园,让孩子从小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随着一声"我们来看戏!"孩子们的眼睛都盯着电视机看,可一会儿就有小朋友喊:"我不要看",真是人小胆子大,想什么就  相似文献   

16.
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新世纪的命运必须得到重视,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虽有很多,但最可持续的是文化市场。苏州市兰芽昆曲艺术剧团努力培养观众、勇于走进演出市场的行动为昆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政府、剧团、市场与观众的关系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扬州清曲随之也慢慢地淡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没能及时对扬州清曲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一些老清曲艺人的先后离世,扬州清曲逐渐在历史长河中失去光彩,甚至有可能彻底湮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清曲的现代保护。同样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曲艺艺术,而现今,清曲的再发展是不及昆曲的。所以可以从昆曲的弘扬和发展中吸收经验,进一步推动清曲这一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昆曲的源头、历史和可持续发展——读评《昆曲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曲被推崇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具有工丽典雅、浓郁醇厚等艺术特点,故研究者甚多.在此基础上,杨守松历时5年之久,磨出了<昆曲之路>,有三个成就:一是将昆曲的源头追溯到唐代的黄幡绰;二是以最大的篇幅论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间昆曲的三起两落;三是回答了昆曲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必须实行五大互补:实行传承和创新互补、正规训练与业余培训后继人才互补、编剧创作和昆曲研究互补、政府对昆曲的支持和民间对昆曲的赞助互补、大陆弘扬昆曲与台港及海外华裔和外国人弘扬昆曲互补.<昆曲之路>实现了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为今后的昆曲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教育方式和途径,它的不断完善不仅有赖于自身教学体系的改良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建设.吸收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有益成分,是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的开展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健康发辰提供足够的支持,产生必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昆曲艺术是整个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同属民族音乐文化。昆曲艺术有其作为地域文化的特色,又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种。深入开展对昆曲这门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在更广阔范围内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梳理江苏百年各地昆曲传承及其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以促进不同文化及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