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优和辅差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但在实践中培优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把培优等同于给优生提高学习要求,增大学习量,把培优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课业的辅导。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难见成效,或是培而不优,甚至是越培越劣。其原因在于忽视了优生的心理状态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事实上,优生具有基础、智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诸多方面的优势,对于课业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较一般学生快捷。但由于优生在同学、老师、家长较高期望值氛围中,压抑感强,特别是在物质生活优厚,精神熏陶淡化的大环境中,优生也不乏在存高傲、孤僻、脆弱、自私、嫉妒…  相似文献   

2.
浅谈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无锡轻工大学叶逸良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在按系招生、按类培养、淡化专业界限、发展专业内涵、改革课程内容、扩大选课范围、试行学分制管理、推进柔性培养机制、因材施教、优生优培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优化教学计...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中数学优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深圳实验学校方永梅数学教学以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为主要目标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而数学优生思维的培养又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培养数学优生思维能力的体会。一、数学优...  相似文献   

4.
经过仔细的梳理和认真的审视,不难发现选择性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基础上的精英教育,不仅兼顾教育公平,还兼容于大众教育并优于大众教育。在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征程中,尝试实施选择性精英教育,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内容,开展优生优培,进而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校友,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尖子生",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培养,怎样才能使之全面发展,脱颖而出,达到优生真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长期从事试验班的教育教学工  相似文献   

6.
层次化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结合物理学科建设和物理基地人才培养需要,以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提出层次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实验室建设,实施了层次化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通过设备资源使用优化满足优生优培的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是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是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培养输送教师的"摇篮",是全国普通中学的"师源".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用.分配则是师资培养和使用的交接点,或者说是招生-培养-分配-使用-再教育"链条"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交接作用.优生优分、优才优用则是分配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高校毕业生分配方针和诸多原则的集中体现.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优生优分的原则,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优生不仅仅是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理 解,更重要的是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学习物理过 程中,相比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轻松自如、自信从容,因而他们对 知识的难度和广度有更着高要求。所以,我们在培养高中物理 优生的过程中,主要注重思维训练、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的安 排与规划;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与规划下,坚持、执着高效地学 习,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创新的 目的。针对如何培养物理优生,如何让物理优生在物理这科走 得更远,为高考助力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培养物理优 生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浅谈高中物理优生的培养策略,以 期让更多学生成为物理尖端人才。  相似文献   

9.
“优生”往往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一“优”遮百劣,“优生”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常被忽视,有些“优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王祥 《中国德育》2008,(9):68-69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他还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这一指示,江苏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大学关工委”)从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出发,会同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于2006年10月创办了“菁荚学校”。菁英学校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开展优生优培为主要特色,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主要目标。截至目前,菁英学校已培训本科生、研究生学员达107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部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高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已成为各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贵州省法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相对较多,有必要建立一套既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又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为宗旨,推动贵州省法制建设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2.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从创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机制,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建立国际联合培养模式以及对区域人才需求满足的绩效评价等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为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所需健全的政策、生源、教师及标准等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教育的目的及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入手,反思现行工程教育的缺失,结合学校办学历程和服务面向,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协同。搭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实施"企业项目制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举措探索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针对我国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革新"五重五轻"的观念,向重视法律应用能力的卓越教育培养理念转变;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的"五个梯次"人才培养格局;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两个"基地"、四个"平台"和八个"专训"为内容的"248"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实务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实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所组成的"四方评价"闭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建设优秀儒家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内容维度、表达维度和接受维度展开并保持三者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域中,在内容维度要使对优秀儒家文化内蕴的诠释常态化,在表达维度要使优秀儒家文化形成“仁爱”、“富裕”、“公正”、“中庸”、“和谐”的核心范畴,在接受维度要使形式载体系统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传承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的教学活动。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分析卓越机械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组成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体系和企业学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各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对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有益构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开放教育资源”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高级职业英语》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共享中存在的“日常管理和更新落后、后期投入不足、动态监测和激励机制缺失;网络课程结构缺乏统一标准、自主性、灵活性和互动性不足;资源获取渠道不畅、利用率低下;版权归属不清晰,修改权限受限”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促进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共享的建议,以期对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山东煤炭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科技大学从2006年开始在包括煤矿地质专业在内的6个煤炭主体专业中实施"定单式"培养。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后,学校更加明确了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6个煤矿主体专业均陆续进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文章结合地质工程(煤矿地质)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阐述了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煤矿地质卓越工程师方面的具体措施,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倡导联盟框架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政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重大政策,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放项目政策。本文使用倡导联盟框架对制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本以及该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poli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lity Projec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massfi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is a vital policy with the focus of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excell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from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