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古代中国的先贤圣哲极为重视道德教化与刑事惩罚的关系,儒家思想与古代中国刑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涉及如何确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问题.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儒家刑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者倡导的重道德教化、礼刑并用、德主刑辅、慎刑恤刑等一系列刑法思想,对当代中国预防惩治犯罪,构建和谐刑法,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师德"是"科教"的灵魂。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学风日渐浮躁,学术腐败严重,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如同一剂温和的良药,对当今高校教师高尚学术道德的培养、人格魅力的塑造、岗位敬业精神的追求等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至汉代是其萌发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始自觉形成,至中唐时期走向成熟,以"境象"关系为内涵,揭示了意境的审美特征。宋代以后广泛地移用意境概念于小说和戏剧批评当中,晚清王国维以西方美学为参照来分析意境的构成,对这一理论作了最终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忧患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开始思索天人关系的产物,它直接萌发于殷亡周兴的现实政治剧变。并且认为先秦时期忧患意识如此强烈,是与“士”阶层迅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虽有其共同特点,但更有其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6.
彭干梓 《职教论坛》2007,(5S):60-64
中国农业教育源远流长,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农师”制度;设立兼有文化教育与农业教育的学校.比欧洲早1000年。以小规模生产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悠久而发达,但社会却始终落后,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有个怪圈,统治者越是“重农”,农民越是倒霉。今天的“新重农主义”,把大幅度提升国家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与社会保障程度、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方向,与古代的“重农主义”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天”是怎样形成的?这个望不见底的神秘空间与走不到边的“地”又是怎样构造的?远古的先人一直在思索着这个“不解”之谜。他们作了许多丰富的想象,其中“女娲补天”在当时大概是一种“权威”的说法,以致到今天还广为流传,变成了人人皆知的神话故事。古人真正从理论上、实践中对“天”作系统的探讨,则始于商周之际的“盖天说”,它与后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浑天说、宣  相似文献   

8.
佚名 《教师博览》2004,(5):20-20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讨论首先得搞清楚科学的定义,否则就难免变成鸡同鸭讲。如果就狭义的科学概念而言.很难说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基础有二,一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一是艺复兴中发现的通过实验获得因果关系的方法。这是使科学有别于其它系统知识的特性。”而荣格的说法也值得注意.即中国的“科学”和西方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上有一档以男歌手为主的音乐选秀节目,叫《快乐男声》。这些参选男歌手被观众戏称为“快男”。与中国现代不乏“好声音”一样,中国古代的“快男”也不少,其中有很多还是大家熟悉的古代名人,  相似文献   

10.
11.
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崛起了一个新的阶层——富民阶层。富民阶层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由此形成一个新的“富民社会”。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思想家纷纷发表言论,肯定富民的重要作用,主张保护富民,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保富论”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处理国家与富民的关系,要求保护中国社会内部新的发展力置,实为一种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重大转型与社会深层变迁。  相似文献   

12.
早在隋唐时期 ,朝庭发给官员一种类似身份证的“鱼符”,它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的。“鱼符”上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当时 ,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鱼符”均以黄金铸制 ,显示其身份品位之高 ;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 ;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则为铜质。“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 ,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所用。宋代时 ,“鱼符”被废除。至明代 ,改用“牙牌”,这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版片 ,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 ,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已经非常接近了…  相似文献   

13.
杨云法 《中文自修》2009,(10):44-45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有《苏武传》一课,其中有几处谈到“节”: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单于壮其节”。  相似文献   

14.
刘亮 《高中生》2013,(24):59
璧雍3000多年前,周王灭商,迁居关中,建都丰京和镐京(今西安市)。在京都城郊,西周天子建起一所园囿,用于教育贵族子弟,这便是我国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大学"——璧雍。据说,璧雍建在长安西北约20千米处,池水环绕,林苑广阔,草屋厅堂立于中央高地,"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贵族子弟8~13岁开始  相似文献   

15.
刘亮 《高中生》2013,(8):59-59
壁雍 3000多年前,周王灭商,迁居关中,建都丰京和镐京(今西安市)。在京都城郊,西周天子建起一所园囿.用于教育贵族子弟,这便是我国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大学”——璧雍。  相似文献   

16.
<正>1900年前,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变得更加柔韧轻薄而易于书写。千年之后,纸张除了与笔墨成趣,竟与刀枪为伍,被制作成了抵御强弓劲弩的盔甲。纸甲是如何做到以柔克刚的呢?绕指柔能克百炼钢唐朝末年,河中节度使徐商临危受命,在山东征兵千人,扫除突厥残部。这支临时集结的部队,悉数武装了一种纸做的盔甲。结果,此战大捷,徐商盛赞"襞纸为铠,  相似文献   

17.
正春运,是中国改革开放30来年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存在了。古代春运同样源于回家过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日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每个家庭成员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争着"过年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地位的历史变迁及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的自身内涵及其在社会延革中所处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儒学是在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文化因素发展起来的,而在发展中,它又善于吸收融合外来的文化。其典籍之丰富,体系之博大,可以批判地吸取其精华,进而成为建设新文化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9.
如今,儒家的“和而不同”、“齐家之道”给予了我们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功,但是面对累累硕果和复兴之梦,我们更要赋予儒家思想以新的内涵———“乐善好施”的情怀,这也是能与世界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硕果的胸襟。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的休闲形式,已经愈来愈受现代人喜爱。然而,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观光式的旅游活动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而带有政治、军事、外交、宗教和学术考察性质的旅行活动却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