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诗经》十五《国风》虽没有楚风,却有楚歌。通过对《诗经》“二南”产生的地域与时间,以及春秋中期前汉阳诸姬与楚国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既不能把“二南”与楚歌的关系过分夸大,也不能否认“二南”中楚歌的存在。《汉广》、《野有死麇》、《江有汜》等是“二南”所收的几首楚歌,从中不难窥见早期楚文化北向影响渗透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对于《诗经》中《周南》和《召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朱熹《诗集传》等对于《诗经》中"二南"义的解读无法脱离政教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诗上承春秋的用诗又不同于春秋,下起两汉四家说诗又不同于四家说诗,既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有关孔子言行论述的著作:《论语》《孔丛子》以及上海博简《孔子诗论》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说诗的特点被后世或继承或弃置,这之间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但对后世的影响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古今学者对《诗经·小雅·四牡》主旨的认识大约有两种,一为慰劳使臣,一为怀归思家。作者认为前者的说法更恰当,采用对比分析法子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鼓钟》是一首思念“淑人君子”的歌(郑笺、孔疏以为刺幽王之诗,姑置之不论)。关于第四章“以雅以南“的雅、南,历来说法歧异,大致有诗体、乐曲、舞名等意见。本文在领会原诗的基础上,考之于地下出土文献,认为诗中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学界对《诗经》"二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新世纪新时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二南"研究状况的评述,旨为新世纪的《诗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5,(8):31-37
晚明时期,文艺美学活动的以"俗"化"雅",甚至以"俗"为"雅",是对个性解放潮流的响应和推动。其时,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小商品生产者明显分化,资本主义萌芽初步产生的时代,以"俗"为"雅",一定程度上是当时新兴阶层思想的微弱反映。泰州学派王艮所提倡的"日用百姓之道",封建"异端"李贽所宣扬的"人必有私""因材""并育",无不是对新兴阶层的支持,对个性自由发展的尊重。这种争取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则鲜明地表现为雅俗审美诉求的转化与互补,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美学精神,感应到时代的律动。  相似文献   

10.
“雅”与“怨”是《诗品》中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钟嵘诗学理论的两极。对这两个美学概念的认识,是了解这部作理论体系的最直接的方式。试图从作、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五言诗的发展情形来说明:雅与怨的标准的提出和完善,是诗的形式走向雅化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国风、小雅两部分的许多篇章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感情倾向,那就是重视"家"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这种重"家"的意识在与"国"的意识的对比中,表现得更加强烈、突出。究其原因,这与春秋时期的"家""国"关系的变化有关,而深层次原因则是西周宗法制的破坏、血缘政治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二雅刺诗在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朝政昏暗、小人当道、民生涂炭的社会现实,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艺术上,二雅刺诗开后世讽谕诗和叛逆诗的先河,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二南"作为孔子整理的《诗经》之首,其本为《诗经》"国风"中的楚风,但是由于孔子的政治立场,名之为《周南》、《召南》,但鉴于其艺术感染力,故而将其列为《诗经》之首。"二南"的美学特征正是楚文化的体现,楚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宗教有极大关系,故形成了异于北方"崇高"之风的飘逸之美。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南西北东”顺序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期来一直认为《山海经》主要篇幅以南经为首缘于此书系南方人所作的观点提出异议,通过对古地图方位的考察和《山海经》有关内容的分析,论证了如下见解:《山经》和海外海内诸经采用南西北东顺序主要原因是我国先秦汉代地图上南下北,按图记事以上(南)为先,《山经》以《南山经》为首还与该经成于西汉中期,汉人编辑此书将“国朝”之作列为首篇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划分风、雅、颂的统一标准。风、雅、颂的划分与编排当以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有关风土民情的归于“风”,事关诸侯、士大夫的归于“小雅”,事关周王的归于“大雅”,关于古低明王祭祀之法、颂扬之间、祈祷之辞的归于“颂”。  相似文献   

17.
十堰作家协会主席杨郧生先生新近出版的《郧阳民俗文化》,通过述景以“简”点“雅”,描物以“质”显“雅”,叙址以“图”蕴“雅”,辑语以“味”衬“雅”,写人以“动”致“雅”,演礼以“序”彰“雅”等表意技巧,充分展示郧阳民俗风貌,堪称以“俗”显“雅”的表意典范。  相似文献   

18.
《鱼丽》和《南有嘉鱼》二诗,后人大多认为是写"宴飨宾客之诗"或"贵族宴飨宾客之诗"。此二说均有破绽。通过探讨"君子"的身份,并从挖掘"鱼"、"樛木"、"甘瓠藤蔓"和"鵻"等意象的深层含义入手,可以看出此二诗均为写"贵族男子婚宴之诗"。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诗经·北山》的“率土之滨”中的“滨”为“宾”之误。“宾”指“归顺之人”,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是“四海之内归顺的人,没有不是王的臣民。”  相似文献   

20.
“骚雅”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张炎的《词源》中,“骚雅”之义在于作品立意不忘天下之事,但在艺术上要出以比兴寄托,继承《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取曲而不取直,取温柔敦厚而不取强烈激切。《词源》中之“骚雅”共出现三次,可视为一种论词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