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心 《报刊之友》2002,(4):17-17
《大众商务》是一份以传播商务知识、经验为宗旨的综合月刊,虽然创刊不久,但已显露出一些个性,这里略举二、三:  相似文献   

2.
向永心 《东南传播》2016,(5):101-102
开播于2011年3月21日的调解类电视节目《金牌调解》在近5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节目的创新到形成节目的典范,其意义不仅是对电视节目类型的探索,更在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随着网络电视综艺节目的推陈出新,受众注意力被不断分散,《金牌调解》节目进入生命周期的"拐点",其节目模式趋于固定化,节目影响度受限。近5年的发展与媒介环境的变迁使其受众定位出现中老年化、网络化、感性化困局。该节目必须实现受众定位的转型,从节目制作、选材、语言叙述方式、新媒体营销等方面实现年轻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孙文杰 《兰台世界》2016,(20):82-85
清代学人缪荃孙以其富于传奇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成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仅局限于生平交游、行政贡献、学术成就、逸文辑释等方面,其著作的全面整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缪荃孙的整体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阻碍。而凤凰出版社近年首次对《缪荃孙全集》进行集结出版,这对推动当代缪荃孙的研究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旁搜远绍,集其大成;二,校点准确,考证严谨;三,多家协作,共同编纂;四,分门别类,便于检索。  相似文献   

4.
先前只听说报纸上有副刊,在宝贵的版面上划出一块园地,让大伙儿谈些茶余酒后的闲话,调剂一下紧绷的心弦。杂志也有副刊,似乎仅见于《文艺春秋》。《文艺春秋》是范泉20世纪40年代主编的,出了四十多期,自1944年10月至1949年4月,是那时期一份重要的文化期刊,旧书店里,全份售  相似文献   

5.
《长江文艺》创刊时,没有编辑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编辑。创刊号是由中原大学的政治教员俞林编辑的。中原大学此时设在开封原河南大学校址。俞林将编好的稿子送到郑州的《中原日报》社。《中原日报》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由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熊复(1978~1988年为《红旗》杂志总编辑)管辖。《中原日报》的副刊部主编于黑丁接到俞林送来稿子,责成手下编辑负责出版事宜。《中原日报》的《文艺》副刊也才创办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8年抗战时期,东南诸省未沦陷地区曾经有过一个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即东南文艺运动。当时东南地区的著名报纸《东南日报》,在迁移到浙江云和时创办了积极响应这一运动的副刊《东南文艺》。分析《东南文艺》,能澄清学术界对这一运动研究存在的一些误解和缺憾,挖掘其中所表现的东南文艺运动中重要的文化构成,并同时展现抗战时期浙江新闻及文艺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成立大会,到会廿一人。我父亲是十二个发起人之一,他没到会,躲在甪直一门心思作新诗。其中一首是受了我的触发,我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教育诗,题目是《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文艺学习》的创刊与停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月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50年代后期《诗刊》等刊物齐名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1954年创刊首期印数即超过十万,最高发行量竟达三十余万册。然而,它仅仅“存活”了三年半!本文就此先做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鹰 《云南档案》2004,(2):11-12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孙髯翁以180字概括了昆明地理、历史的大观楼长联而闻名于世。孙髯,字髯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人,约卒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墓葬于弥勒城西新瓦房村。他少年时参加童试,因考官下令搜检考生,他愤然曰:“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辱!”,便“掉头去,从此不复与考”,对官场的不屑和桀骜的个性,使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孙髯翁生平著作甚富,其诗作尤被推崇。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大众期刊转型的成功案例,归纳总结出基于多元服务的生产转型、基于小众市场的经营转型和基于品牌拓展的传播转型三条转型路径,以期为国内大众期刊转型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艾以 《上海档案》2003,(2):57-58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文艺要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中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于我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中.对自身在广播体内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市场研析.进而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定位,寻找更多可能的选择,重新开发,才有可能步步为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拥有95年办报经验的权威性主流报纸。当前,随着读者群和记者群的减少,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在面临着如何定位和转型的问题。一方面,在报业与华社关系、自身经营方式、国家的教育制度改变中进行不断升级尝试;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也改变着读者的阅读方式,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全媒体架构上进行改革以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最后,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关注中国,关注"一带一路"成为其重要的报道领域,也是其能成为世界性的华文媒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席艺洋 《新闻世界》2011,(12):144-145
《大风》是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一份丈艺刊物。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由沪抵港的文化人与香港本地文人接触来往颇密,他们在《大风》上撰写的文章时常与其他国家之抗战史、自身与朋友之战争见闻、经历有关,在创作题材及思想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香港文学及青年文学社团。《大风》的撰稿人中,不少来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及中国文化协进会。作为一份抗战文艺期刊,《大风》的出版为人们了解战争时局提供了途径与评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案例《大众电脑报》:从创刊到停刊《大众电脑报》于2000年9月28日创刊,是定位于电脑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的一份电脑知识普及报,主要面向山东市场。报纸为4开16版周报,每份1元,逢周四出版。报纸创刊后,正好进入报纸大发行季节,经营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行。为了促进发行,在山东的济南、青岛等六地市开展了订报送光盘活动,读者比较欢迎。针对教育界市场,《大众电脑报》采取了许多促销措施,教委相关部门也作了推荐,但效果一般。由于资金有限,报纸未搞其他的促销措施。2001年1月,发行数量比创刊时有较大增长,但发行总…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首次提出"体验经济"。[1]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指出"用户体验"就是以"ISO 9241-210标准"衡量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感受。《哈佛商业评论》指出:"以企业服务为场所,使用产品为中介,确立用户为中心,创造能使他们难以忘怀的活动。"[2]丹麦哥本哈根未来学研究院(CIFS)院长罗尔夫·詹森在其专著《梦想社会》中预言:"未来我们的心灵,必须被产品所取悦。"就学界目前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7.
徐妙  郭全中 《出版广角》2016,(15):18-21
2013年杰夫·贝索斯接手《华盛顿邮报》后,对其从内容、形式、平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转型,使《华盛顿邮报》从一家传统的地方性政治报纸逐渐转变为一家面向全球的数字科技媒体,取得了明显的转型成效和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华盛顿邮报》近三年的具体转型策略的梳理,试图找出当下数字媒体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为未来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臧娜  张燕楠 《中国记者》2015,(2):101-10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化生活的丰富,大众文艺报道逐渐成为社会新闻领域一个重要报道类别。这一题材的报道在逐渐变得开放、轻松、通俗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至死、群体炒作、浅薄低俗等问题。这些情况在有关"广场舞"的大量报道中集中体现,"报道标签化""叙事妖魔化"等问题,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大众文艺报道传播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自2022年初开播以来,多次登上热搜榜,好评如潮,同时也带动了原著小说在各大图书销售平台的畅销,为深融时期大众出版乃至文化产业的跨领域、跨媒介发展提供了借鉴。文章以《人世间》这一IP为切入点,从精策划、好内容、全运营三个层面解析大众出版的未来方向,以期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电视的产业化,观众中心地位的确立带来了电视制作理念上的一次飞跃,从而要求电视文艺工作者不断地主动审视自身,在竞争中不断地总结、调整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