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是党领导人民在百年现代化进程的内生性实践探索中的历史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模仿,而是兼具自主性和内生性的全新选择,是对资本逻辑主导、理性主义催化和主体性觉醒后西方生态现代性弊病的智慧反思和历史超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了对资本至上发展观的超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实现了对工具理性价值观的超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了对人类中心自然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富国强民、民族复兴、执政兴邦的核心命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个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解从自觉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立足新时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作出的深度把握,更是彰显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迎接人类新文明提供多维支撑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为民族振兴不断奋斗、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要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之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以优先发展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根本路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根本方式,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具有主体自觉,为解决世界教育现代化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探索出了一条人类教育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一种“扬弃”的方式,历史性地开拓出一条以驾驭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性地构建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面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贫富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超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人与自然分裂对立、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超越对外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路径、整体目标、发展战略和战略步骤的探索与选择,开启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化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看,当代中国逻辑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首先发端于1978年提出的"逻辑为四化服务"与"逻辑现代化"等口号.如果说后一口号更多地是在强调逻辑教学与研究自身的现代化,那么前者注重的则是逻辑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关系.在20余年的时间里,当代中国逻辑自身的现代化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逻辑学界对逻辑之工具价值的偏爱与对"现代化"、"现代性"等概念的片面理解,逻辑为现代化服务遭遇了严峻困难.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通过深入反思现代逻辑在规范性、合理性等基本问题的所见与所蔽,为推进逻辑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以及参与现代性的构建与批判扫除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命题的理解。文本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对比,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四重相对逻辑:政党主导逻辑与寡头主导逻辑;人民中心逻辑与资本中心逻辑;全体共享逻辑与少数独享逻辑;和平发展逻辑与战争驱动逻辑。深入阐释和分析这四重逻辑既是全面、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工作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正处于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理念,正确把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不断创新德育理念、价值、内容和方法,才能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至上”为遵循,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价值追求,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逻辑;以“共同体和平发展”为遵循,坚持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主体主义的对抗逻辑;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路向,超越了西方现代性文明优越的霸权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合理扬弃,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数年,国际教育援助中的南北援助模式和南南合作模式仍然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化理论视域下,裂痕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和新兴援助国的现代化逻辑不同。西方学者不断生产“普世性”的现代化理论为国际教育援助体系的西方主导权背书造势,构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逻辑。然而,本体论上文明社会遮掩的资本逻辑;认识论上全球教育共识的虚假想象;方法论上技术官僚主义的精心算计暴露了西方现代化逻辑的非正义性。对此,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较之西方有所超越,包括驾驭教育资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教育共识;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南南合作的典型,这种超越也进而启示弥合两种援助模式之间的裂痕,需要国际教育援助的世界现代化逻辑在理论上突破更为隐蔽的西方中心主义,在实践上通过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教育援助体系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化     
高海燕 《江苏教育》2007,(19):61-61
以市场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正以强劲的势头推进着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教育的现代化既是对传统教育进行扬弃和创造性转化,也是对全球化潮流的自觉融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逻辑构架、时代特征、战略构想、价值取向、世界意义以及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深入学习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对于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接续探索,反映出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纵贯中国现代化进程各个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底色、中国式的发展特色,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而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人的现代化并非等同于现代人的某些品质和特征。从历史上,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自觉发展过程,即自觉地超越自在自发和异化受动的文化模式,向着自由自觉的方向发展;从内容上,人的自觉发展,集中表现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环境的统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既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之提供前提和基础,更需要社会的自觉关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宏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摸索出了适合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的改革型现代化模式。这一改革型现代化模式以改革作为内驱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逻辑基点,内蕴着思虑周密的实现途径、逻辑原则以及实践目标诉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领导宏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摸索出了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的改革型现代化模式。这一改革型现代化模式以改革作为内驱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逻辑基点,内蕴着思虑周密的实现途径、逻辑原则以及实践目标诉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5,(5):99-103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以体育现代化和民俗体育理论为逻辑起点,阐述了民俗体育现代化的意义,提出了实现民俗体育现代化路径并指出其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旨在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推动民俗体育的现代化适应,使我国民俗体育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了现代化发展深厚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逻辑共生,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张力,稳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