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实验哲学以其方法论上的变革意蕴掀起了一场新兴的哲学运动。实验哲学家不再坐在“扶手椅”上玄思冥想,而是走出书斋,实施实验,再进行深入的哲学探讨。然而,实验哲学却存在着深层次的逻辑困境:批判传统哲学中直觉可靠性的同时又以此易变、多样的哲学直觉为判据基础;在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等方法之时,又遭遇方法论自然化的“难问题”与“解释鸿沟”。开展对实验哲学的必要性反思,将有助于推进这一哲学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罗吉尔·培根是中世纪一个伟大的学者,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学者相比具有一种革命性的超越。尤其是他提出的实验科学理论,对之后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都有重要影响。在科学史及哲学史上,有关罗吉尔·培根的评价和争议很多,但都是过于赞扬或者是贬低其某一方面。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试图对培根的整个思想做一个重构,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培根。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中,逻辑和知识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理论理性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运用逻辑阐明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性质。逻辑是思想的语法形式。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是关于判断及其诸形式的学说,即命题逻辑或陈述逻辑,其核心是述谓判断。康德把经验直观的内容(质料)排除在逻辑之外,胡塞尔则认为逻辑的东西必须到直观内在体验中寻找其隐秘的起源,这就把逻辑的东西的范围延伸到了前述谓经验的领域,并试图通过澄清逻辑的起源方式以便对述谓判断的本质作出解释,找到真正通往真理本身之起源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理解“以毒逆志”论题的含义,不可忽视从古至今对此论进行解释的历史本身显示出来的逻辑与方法。这就是重构语境,借助语言学工其,解读论题的意义。“以意逆志”论题的含义是由语境限定的,而语境是由解释者建构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学把对“天地万物的根源”,“道德声名的根源”和“天人关系”的解释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完成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以天命思想和天人合一为中心的新确立的哲学就是新儒学。本的主题就是概括中国哲学史上出现的对于天的观点,还有特别是在新儒学中关于从宇宙的秩序和运行原理开始如何推论人类的道德价值和善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从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两个核心要素的矛盾分析出发,探讨了古希腊精神哲学从智派到苏格拉底思想发展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指出其在依靠这两大要素超越了自然哲学之后,由语言逻辑和自由精神双方各自的“自否定”原理而一步步走向辩证法和神学的必然性,澄清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时间先在性表述的是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先在性陈述的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哲学唯心主义把意识说成是物质的本原,并不是就时间先在性而言的,而是就逻辑先在性而言的,不存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指斥的“胡说”。要超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达到辩证地理解哲学唯心主义,必须从“逻辑先在性”角度深入研究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
杜威从教育哲学中的经验视角出发,以思维规则为基准点,将当下的实际经验活动视为纪律的逻辑起点和现实特性,为纪律赋予了多维度的生产性意义,从行为规则的固化与钳制中“裂变重生”,在实践世界中重新赋予了纪律正向性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从“二元论”到“生产性”的思想演进是从传统纪律观到杜威纪律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缩影,存在着一种求索—断裂—重构的逻辑理路。在这种意义上,杜威的纪律教育哲学彻底脱离了传统哲学二分法的认知方式,重构了纪律哲学的出发点,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发生在当下的运动时态,也必将是一项连通过去与未来的经验性活动。  相似文献   

10.
“Being”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只有返回哲学的希腊之源,才能真正澄清“Being”的内涵,科学地理解形而上学。对希腊古典形而上学演进之内在逻辑的考察表明,在这一时期,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部内涵,包括其蕴涵的问题、探讨的对象、借重的方法论、思维的框架都已基本展现。“Being”作为最高实体,被认为是事物存在的最高原因、认识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最后根据、人生价值意义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未以传统的“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转而侧重从哲学角度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多重意蕴的可能性。主要以西方存在主义的“边缘情境”理论为主要工具,并依据文学的“复义”原理,来分析曾植“绝境感”的精神状态,探寻其悲愤的深层根源——对生命价值的叩间及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表现出鲜明的隐喻特色,其所采用的“寓言”、“重言”、“卮言”从本质上来说便是一种隐喻言说。庄子运用隐喻言说的根源乃在于其对“道”那种既“不可说”却又“不可不说”之哲学悖论的深刻洞察和成功超越。庄子哲学的隐喻性质,决定了对其文本的解读需要采用直觉而不是逻辑的方法,也决定了庄子文本具有浓厚的诗思融合之特质。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主张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力图挽救希腊城邦的危机。由于人们往往从现代政治理论发展的视角出发去解析与评价柏拉图的思想,导致对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种种激烈批评。有鉴于此,从柏拉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解读“哲学王”思想,并回应对于它的批评,无疑有助于全面的理解“哲学王”思想,并能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中,逻辑和知识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理论理性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运用逻辑阐明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性质。逻辑是思想的语法形式。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是关于判断及其诸形式的学说,即命题逻辑或陈述逻辑,其核心是述谓判断。康德把经验直观的内容(质料)排除在逻辑之外,胡塞尔则认为逻辑的东西必须到直观内在体验中寻找其隐秘的起源,这就把逻辑的东西的范围延伸到了前述谓经验的领域,并试图通过澄清逻辑的起源方式以便对述谓判断的本质作出解释,找到真正通往真理本身之起源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哲学基本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一直被当作一个肯定的主题,并且认为它在恩格斯那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表述。但是根据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和论证方法以及马克思的有关旁证,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仅仅是恩格斯对以往哲学的一个总结或终结,并且这个“基本问题”最终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中被彻底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扬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等旧唯物论的超越是同一个问题。借助谢林的先验逻辑方法,有助于探讨实践概念之所以能够扬弃“哲学基本问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解读,还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都要求一种转变:即从追求思想的逻辑统一性到揭示思想的结构总体性的转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题包含政治经济学、历史哲学和思辨哲学三个方面,它们分别作为入口和证据、核心叙事和方法论支撑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和思想结构.而这个结构又从属于由人本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互支持所形成的马克思思想的基本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中,逻辑和知识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理论理性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运用逻辑阐明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性质。逻辑是思想的语法形式。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是关于判断及其诸形式的学说,即命题逻辑或陈述逻辑,其核心是述谓判断。康德把经验直观的内容(质料)排除在逻辑之外,胡塞尔则认为逻辑的东西必须到直观内在体验中寻找其隐秘的起源,这就把逻辑的东西的范围延伸到了前述谓经验的领域,并试图通过澄清逻辑的起源方式以便对述谓判断的本质作出解释,找到真正通往真理本身之起源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传统演示实验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虚拟现实的演示实验方案,探讨了虚拟演示实验系统的逻辑结构、建模方法与实现技术,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演示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