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对53所学校校长、490名初三教师、4010名初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中考成绩,运用两水平HLM分析,探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研究发现:校际差异可解释学生成绩22.66%的变异;在个体层面,学生家庭社经地位、课内学习资源、家长学习期望与学习参与对学生成绩具有正向影响,而参观文化场所、学习文艺课程、家长学校参与影响为负;在学校层面,学校平均社经地位、班级平均人数、师生良好关系、教师期望对学生成绩具有正向影响,而平均教师教龄、学校文艺活动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首先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相关经验不足、学生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评价方式单一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整本书阅读实施困境,然后提出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优化策略,包括开设规范的阅读课程、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荐优质阅读书单、完善阅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样本数据,对四省市中学的校风状况以及校风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校风的3个领域,四省市学生破坏性行为指数低于OECD平均水平,但校园欺凌现象需引起重视;教与学方面,四省市教师的教学热忱较高、教师支持较强,4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OECD平均水平,但导向型教学和课堂反馈对学生阅读素养有显著负向影响;学校共同体方面,四省市学校的竞争和合作指数均高于OECD平均水平,其竞争与学生阅读素养存在倒U形关系,学校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阅读素养,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较差。建议学校关注校园欺凌现象,坚持事后治理和事前预防并重,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进一步优化导向型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反馈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文化和他人文化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师是影响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探讨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课程意识缺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培植教师多元文化专业能力、构建多元文化学校环境等对策,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引导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负责为多元文化学生创造高效的文化回应式教育体验,那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就应该培养教师与多元文化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凸显,以及美国中小学生种族、族群、文化和语言结构的多元化日益增强,美国中小学教育更需要擅长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针对现实中孤立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其低效问题,美国提倡设置基于全球观培养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多元文化知识基础、态度,形成持续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愈来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是丰富学生内在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对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及意义的认识,思考有效开展阅读模式的积极性作用,从而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构建多元阅读模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阅读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成长。本文以“构建多元阅读模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题,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番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全球化社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澳大利亚中小学将跨文化理解能力列为国家课程的七大通用能力之一。在外语教学中落实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措施为细化外语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提供外语教学多元主题、激发学生文化参与的兴趣,以及丰富学生文化参与的实践体验等。澳大利亚中小学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细化课程标准中有关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目标和评价方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育人机制;拓宽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葛龙玲 《教育》2012,(28):46-47
书籍,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阅读是何等重要。作为学校,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多元文化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多元文化时代呈现出价值观丛林、弱势文化歧视、两极分化等问题和文化交融的创新机会,要求教师具备以独立人格、知识分子情怀和平等的知识传递能力为内涵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丰富学校美术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但目前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从教学观念、教师素质、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评价反馈、环境创设方面提出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是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学生能否转化为抗逆学生的核心要素,二者如何发挥联合作用值得探究。文章使用方差分析、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某省不同阶层家庭小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方面的获取差异和回报差异。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和就读学校质量存在显著的阶层分割;家庭社会资本的增加、就读学校质量的提高不仅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助于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而且二者还表现出资源替代关系。因此,文章提出弱势阶层家庭的教育投资重点应该在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上,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努力缩小区域间和学校间在师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处境不利学生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以补偿其家庭资本的匮乏,增加其成为抗逆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师主观地位认同、工作满意度与转岗意向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采用路径分析,对2637名县域义务教育教师的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主观地位认同对教师转岗意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对教师转岗意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主观地位认同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教师主观地位认同与其转岗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深化"互联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学生信息素养受个体、教师、家庭和学校层面因素影响,但这些研究多是基于横截面数据的横向研究,缺少以时序数据为基础的纵向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互联网+"教学环境内涵及特征,从个体和家庭两个层面构建"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初中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并以51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近两年的跟踪研究。多层线性建模结果表明,"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家庭互联网接入情况和父亲学历对初中生信息素养水平有正向影响,性别、民族对初中生信息素养发展速率有显著影响,家庭收入对初中生信息素养发展速率有负向影响。学校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服务、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发挥家长及家庭环境积极作用等方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成为课程目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理解、关怀、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自身行为的态度倾向与价值判断。以文化共生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其理论基础,并且课程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的策略应该围绕着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和学生自觉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作与竞争行为是学校中的普遍现象,竞合行为对学生发展水平有广泛影响。通过分析PISA中国四省市数据系统讨论了合作与竞争行为对学生学业表现及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之后,感知到所在学校学生的竞争行为对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人生意义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竞争行为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正向影响作用随合作行为的加强而减弱。感知到所在学校学生的合作行为仅对生活满意度、人生意义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阅读、数学、科学素养没有显著的影响;且合作行为对生活满意度、人生意义和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响作用随竞争行为的加强而加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高校魅力型教师特质结构问卷》对30所高校的1 5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魅力型教师特质的要求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具体表现为:在资格因子上,被试学历对教师资格与魅力型教师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性格因子上,学校地域能够加强被试学历与性格因子之间的负向预测作用;学校类型对高校魅力型教师品格因子得分的均值差异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资格因子上,学校类型能够加强被试性别与资格因子之间正向预测作用;在才能因子上,学校地域能够加强被试专业与魅力型教师才能因子之间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信念良性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素养提高的过程。在职教师信念良性发展的条件包括教师的哲学与人文素养、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内部归因方式、教师所在学校积极合作的文化氛围以及能够促进教师信念提升的精神支持。在职教师信念引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开展经典阅读交流活动,丰富教师思想信念之来源;营造开放合作的教学研究氛围,以实践反思带动教学信念发展;重视礼仪对直觉信念的引导作用,重塑教师尊严与责任感;促进教师间的思想交流,发挥群体信念的相互影响与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的实证调查,探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福利待遇和同事关系对情绪衰竭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福利待遇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去个性化有正向预测作用;同事关系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对自我成就感有负向预测作用;感受的期望对倦怠的三个维度都没有预测作用。针对调查结果,文章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新课改背景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作用,对我国中部某省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教学策略、阅读兴趣、阅读成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未来,课程教学改革需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重视不同内容领域的阅读,凸显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情境。  相似文献   

20.
孙雪连 《教育导刊》2023,(11):50-60
利用教师参与量表、教师组织承诺量表、教师满意度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显著正向预测教师组织承诺、教师满意度,负向预测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组织承诺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教师组织承诺、教师满意度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和教师职业倦怠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通过激励机制和认知机制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学校应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授权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