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强化社会性管制的趋势,伴随着社会性管制的强化,社会性管制带来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质疑。为改善社会性管制的质量,提高社会性管制的效率,美国对社会性管制进行了改革。一是把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引入管制过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管制管制者;二是改革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的管制方式,开始重视市场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罗纳德·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推行某种“反环境”政策:通过加强对管制法规的监督与审查和放松环境管制,削减环保机构的预算与编制,任命保守派人士担当环境部门领导职务,将更多环境职责移交给各州和地方政府等措施来倒转70年代的环保政策。里根政府的“反环境”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多方面的成因,它对美国的环境政策与环保事业造成了复杂的后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新自由主义理念成为英国缓解财政危机的出路;1984年,日本成就临时教育审议会,他们的一系列咨询报告也是这些理念的产物;美国里根政府提出减少政府管制,推行自负盈亏政策等。值得注意的一种观点是,择校制成为19世纪以后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还有三个背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兰纪平 《科技文萃》2004,(10):87-88
2004年6月6日,9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美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在美国公众心目中,里根完全摈弃了自二战结束以来历届美国政府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施政方针,控制货币供给量,大力实施减税,减少并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制,致力于为私人公司开展自由竞争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这些施政做法,被称作里根经济学.在美国,人们认为:正是里根经济学为美国带来了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5.
环境政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环境政策的一般趋势,大体可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转折,由主要依靠政府调节,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则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逐步转向主要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中国的环境政策在90年代也经历了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转变过程。中国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比起西方国家来,更直接地利用高新技术,更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涨危机给予了多种解释,但鲜有人考虑同期美国严格的环境管制对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透过大量原始档案文献,可以发现环境管制的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上涨的形式传递给了普通消费者,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是诱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坚持环境史的史学本位前提下,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求得惯常历史叙事的新解,既是环境史研究经济转向的表现,也可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弥合,进而从史学研究的本体、认知、方法和层级等方面推进环境史的创新。当然,更重要的是揭示国家宏观环境战略的向下延伸与微观层面环境公共政策经中观向宏观的复杂反馈。事实上,宏观政策并非原封不动地自上层传递到下层,微观执行层面也有着自身的权变与因应。环境史的经济转向不仅有利于挖掘历史要素层累嬗变的内在机制,丰富历史的面相与内涵,而且有利于揭示环境-经济-社会之间复杂的协同演进关系,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美国电子传媒管制政策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先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逐步加强管制,然后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又全面放松管制.人们通常从技术视角来认识这种变迁,但是,美国政府力量在传媒业的大规模进入与全面退却已远远超出技术考虑,技术因素仅是两次转型的一个诱因.由于美国一直存在"国家干预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的分野,美国电子传媒管制的全面建立与全面放松仅是凯恩斯革命和新自由主义的"反革命"在传媒业的一个缩影,美国电子传媒管制政策的变迁与新自由主义的沉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这就是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80年代,新自由主义成为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90年代以来,在一些国际机构的推动下,新自由主义成为风靡全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潮。由于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多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或曾经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和工作过,所以,也有人把新自由主义叫作芝加哥学派。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新自由主义理念成为英国缓解财政危机的出路;1984年,日本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他们的一系列咨询报告也是这些理念的产物;美国里根政府提出减少政府管制,推行自负盈亏政策等。值得注意的一种观点是,择校制成为19世纪以后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还有三个背景:第一,父母(家庭)拥有让孩子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第二,即使是同类型的学校,也应该让父母能够选择最能满足孩子具体要求的学校;第三,择校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校教育效率。这三种观点逐渐成为主流之后,各种择校计划不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0.
吴芳  朱铁成 《物理教师》2007,28(1):60-61
STS—EL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生活(life).STS—EL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针对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以及科技教育危机而兴起的。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生活相互和谐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环境和生活中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教育史研究经过20世纪几代教育史研究者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进行了历史的回顾,认为美国教育史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进步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运动时期教育史研究出现危机,40年代教育社会基础理论的创立时期教育史研究开始徘徊和遭受挫折,40年代后期教育史研究在曲折中前进,50年代后期教育史研究出现新曙光-新教育史学的滥觞,70年代新教育史学面临新的挑战,教育史研究出现了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新自由主义理念成为英国缓解财政危机的出路;1984年,日本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他们的一系列咨询报告也是这些理念的产物;美国里根政府提出减少政府管制,推行自负盈亏政策等。值得注意的一种观点是,择校制成为19世纪以后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还有三个背景:第一,父母(家庭)拥有让孩子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第二,即使是同类型的学校,也应该让父母能够选择最能满足孩子具体要求的学校;第三,择校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电信业视为自然垄断行业,在国内外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念。由此电信业基本上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受到国家严格管制。自然垄断及管制理论的新发展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电信业引入竞争,在90年代初,我国电信市场也终于引入了竞争,这期间人们对电信业作为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了大量反思,对其自然垄断性有了新的认识,而这种新的思考是电信改革模式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据法国教育部称,在未来10年内公立大学系统有半数的教学一研究人员将面临退休。他们当中2/3的人是终身教授;在科学界,该比例将高达80%。尽管人口变化是其中的部分原因,但导致教学-研究人员大量退休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雇用政策。当时,法国大学正从贵族化学校转向大众化,因而需要大量教师-研究人员。科学类学科比人文学科雇用了更多的新教学人员,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里根政府为改变经济萎靡不振,联邦政府信任度下降的问题,以“新联邦主义”为施政思想,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解除管制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型截击机凭借高超音速飞行性能震动西方。美国对苏常规军力的夸张研判,助推着同期美苏"缓和"的构建。1976年9月,苏军中尉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通过拆解、研究这架米格-25,美国认为西方高估了苏联军事航空工业的实力,开始重估苏联的真实技术实力及国家发展模式效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攻美守"的被动态势下,美国鹰派就此增强了制苏战略信心,对苏强硬派决意抛弃"缓和"而重归对苏施压,这开启了摧垮苏联的"新冷战"的决策逻辑与战略演绎。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管制政策以及以往环保过头的趋势,自由市场环保主义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企业和环保主义者的要求,不失为美国在环保政策上所进行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纵观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的轨迹,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基础”运动是美国高中课程从此转向“振兴基础“的一个转折点。美国高中课程在20世纪前大半个世纪“失衡”发展的轨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采取了“再开发”战略,如匹兹堡在抵抗衰落过程中,既改造传统产业,又开辟新路,表现出强大的产业转换能力和创新意识。匹兹堡是根据“钟摆运输”布局原理,在大型铁矿、煤矿开发基础上而兴起的城市,美国的钢铁市场曾以它为中心,实行“匹兹堡基点加价制”。但这座实力雄厚的大矿城,在20世纪70年代,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采取了"再开发"战略,如匹兹堡在抵抗衰落过程中,既改造传统产业,又开辟新路,表现出强大的产业转换能力和创新意识.匹兹堡是根据"钟摆运输"布局原理,在大型铁矿、煤矿开发基础上而兴起的城市,美国的钢铁市场曾以它为中心,实行"匹兹堡基点加价制".但这座实力雄厚的大矿城,在20世纪70年代,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到了80年代,市政府开始采用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吸引外资投资和建厂,其产业结构逐步由重型转向轻型和服务型,经济才开始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