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日两国之间的博弈,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中国要在博弈中力图掌握主动,战胜对手,加强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建设和提高强大的软实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软实力在争取民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能够发挥比军事力量更大的作用。构建软实力的基础是国民素质。因此,要建设和提高强大的软实力,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全面提高国人的素质。而且,要把它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日石油管线竞争为例,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中日油气之争的起因,阐明中日对俄罗斯远东石油竞争的经济和战略背景。说明这种竞争的不可避免性和非合作性并预计在更广范围将影响到我国海外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一个重大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日本方面的不断插手、干涉,使得台湾问题久悬未决.笔者通过回顾新中国6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与较量,来分析日本干涉台湾的原因,并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方针及中国对台对日关系走向进行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禅宗思想与文化的起源入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园林在其影响下,寺观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其次,分析了禅宗思想对于日本园林文化及枯山水庭园形成的影响;最后,从相同与相异两个方面对禅宗思想对中日两国园林的影响作了综合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卫艳丽 《时代教育》2009,(5):213-213
自古以来,我们都习惯用"一表带水"这个词语来形容中日两国的关系.的确,在文化传承上,对日本来说,中国是一位不可忘却的老师,相信不管是谁,都不会有异议.因为即使到今天,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日本国内,还是留存着大量昔日中华文化的踪迹--文字语言、建筑、宗教信仰以及国民的生活习惯等等.而在这诸多方面,最显而易见的汉文化影响就是文字语言.  相似文献   

6.
东亚历史中,朝鲜通信使不仅承担起"传通讯问"的外交使命,而且客观上同时充当了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与日本文人诗歌唱和、笔谈、书信等形式,间接地源源不断地向日本传播着中华文化。在闭关锁国的日本江户时期,中日文化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不多,朝鲜通信使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1898~1911年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非常时期,其中尤以法政教育交流最为显著。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中日法政教育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4年的萌芽及初步发展期、1904~1908年的发展高潮期、1909~1911年的相对衰退期。清末法政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打上了日本法政教育的烙印,因此研究它能更好地揭示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规律。同时,清末法政教育又是为了适应新政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探讨它也能揭示出清末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留日法政学生、国内法政教育、来华法政教习三个方面分析中日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科书中如何认识和描写“南京大屠杀” ,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 ,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大问题。中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 ,各家教科书对这一事件都有详细描述 ,都配有插图 ,都设计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习题 ,由此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日本历史教科书把重点放在这一事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上 ,描写这一事件的分量也很少 ,同时还存在着史实错误。我们希望日本能正确对待历史 ,教育好下一代 ,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相似文献   

9.
李琳 《考试周刊》2010,(53):94-95
由于日语中有大量汉字,日本文化会被认为与中国文化"同文同种",但是实际上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日本文化与语言结合,使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日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同时也会因为对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许多误用。因而,本文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做些探讨,并阐明掌握同形词的重要性及在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虽然有强大的行政官僚体制,却没有独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具体事务的管理。在近代西方打开中国大门,在经过了百日维新、清政府立宪的行政体制的萌芽阶段,为此后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踏实了路线,加之经验与实践的总结,对行政理论的升华带来了无尽的影响,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通过百日维新及清政府立宪,简要分析西方的法律文化思想对我国晚清时期行政体制思想的变迁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行政思想的进步所提供的理论财富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钱展 《考试周刊》2011,(28):41-42
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译著时.对于如何处理原著中的比喻表达十分留意。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语言表达、语法、词汇等的不同,以及文化、历史认同、经验等各方面的差异,如何翻译比喻表达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对文学翻译中比喻内容的处理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得到了高度评价。因此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比喻是这部小说的特色所在。然而要将其翻译成他国语言却有极大困难,因为译作不仅需要表达原句的意思。而且要保证比喻整体的形象、表现力及读者脑中浮现的意象等。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在吸收其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从而将直译和意译统一起来。他指出.好的译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此方法在英德、英法等翻译中的可行性已得到充分证明,而在中日之间比喻翻译的可行性却未得到证明。本文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以《围城》的日译本为例,对中日文学作品中比喻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两国之间多年的文化交流,使中日两种语言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日本从汉语中引进大量汉字、汉语,在使用中慢慢变成日语。同时,中国在近代也借用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成语。这些同形词有利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学习,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同形词的词义、用法等的差异,阻碍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学习。因此本文主要以《罗生门》为题材,具体分析文中的中日同形词,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举例分析并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提出在学习中避免对中日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对策。本文的中日同形词是指中日两国语言中现在仍在使用并存在借用关系,且不考虑简体字与繁体字差异的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14.
蒋静 《文教资料》2013,(6):49-51
谚语是民间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文章从谚语入手,分析了中日两国传统的女性文化观:追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审美观念;三从四德的婚姻家庭观念等,总的特点是男尊女卑。进而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对中日女性传统谚语的比较,能更清楚地了解中日女性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两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在各自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鬼"文化和各自对"鬼"的认识见解。反映在语言上,"鬼"形象在汉日谚语中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整理和分析汉日谚语中"鬼"形象的异同,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内涵作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王桂兰 《考试周刊》2010,(14):44-45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纷繁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概括地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日本在文字和文化诸多方面都受过中国的巨大影响,因此人们常常感到两围在文字与文化各个方面都似乎相近或相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与中同存民族构成、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各自文化的特征性,这些特征不仅直接体现于各自国家的衣食住行上,而且广泛渗透于语言及各类文化艺术形式中,从而引起了两国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就现代中日两国国民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这些看似为个人行为实则高度体现群体行为特征的现象进行考察,以展示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汉语的被动表现,还是日语的被动表现,使用频率都很高,可以说每一天我们都在使用被动表现。但是,虽然汉语和日语的被动表现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够弄清楚二者的不同之处,作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就没有办法真正正确恰当的使用日语的被动表现。因此,本文对两国语言中的被动表现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对于中国人的日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通过对中日谚语的分析,探讨了中日文化的异同。指出,中国人喜欢以批判、说教或者定义的形式表达谚语,给人严谨、正式的感觉;日本人则喜欢用生动、逼真的语言来表达谚语,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汉语气势恢宏,较为抽象,而日语较为细腻,形象较为具体;汉语侧重总结,给人教化,而日语通常留空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跨文化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在商务沟通中,非言语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对方的非言语交际尤显重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商务沟通中所运用的非言语交际的对比分析,来探讨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及正确使用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以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种源看,中国文化向来被视为日本文化的母体。尽管中日两国联系紧密,然而不少日语学习者在深入学习之后,对日本文化、中日文化差异等方面,总有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到日语的进一步学习。学习日语应该做到针对异文化交流,进行专门训练;对照语言表达,发现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