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学"经世"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优良的史学传统,延及近代以来,白寿彝先生很好的延续与承接了这一传统,并在自己的史学研究与史书编撰中进一步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观。 相似文献
2.
本篇阐述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勃兴的时代条件,其成长繁盛的气候和土壤,以及它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既有脉络相互承接的传统本性,也有张扬个性特征的时代品格,它的勃兴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现时代回应。 相似文献
3.
段晓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郑天挺解放后刻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史学研究,开创了其晚年学术新境界。他始终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结合,善于从较长历史时段探求历史演进规律和时代特征。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研究既延续了言必有据的优良传统,又兼具科学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新历史考据学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殿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143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信心 ,也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70年来,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继承、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并且使之成为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强调教育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关系的目的在于,在教育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可以提供宏观的视角和研究的大视野,有利于构建教育历史的整体图景。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在教育史研究中运用历史实证原则、辩证思维原则和阶级分析原则,可以对教育史的许多问题在意义和价值层面有更好的把握与理解。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史学的现代性变迁过程中,形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无论就其范式意义,还是就其实际影响而论,都是其他任何一个史学流派所无法比拟的。本文拟就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就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史学界出现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偏向,刘大年、龚书铎等著名史学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以及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正确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新形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3(4):9-14
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在这个过程中,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努力做到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内容、新体系、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27(4):33-36
教育史研究当然要搜集材料,但史料并不是史学,最后赋予史料以生命的或者使史料成为教育史学的,是要靠教育史家的思想。任何一种教育史叙述或解说,不可避免地是根据某种哲学的前提假设出发的。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研究前提假设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回顾近80年的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文章也探讨了海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情况,认为在深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情况十分必要。文章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和影响日巨,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机遇期,把握新机遇期应处理好的各种问题,是其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本篇主要从“史学关联”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与西方史学的渊源联系。阐述19世纪40年代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以后,它与西方史学从对抗到对话的历史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史学既矛盾而又融通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近现代世界史学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至40年代,吕振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在研究中国上古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华民族史、中国通史等领域,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冯超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7(4):41-4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它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过程,它的动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史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延安与重庆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心。两地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有着学术共性,但由于空间的分离,两地马克思主义史学又具有不同的区域性特点:两地史著对现实的关注程度不一;两地史家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与重庆史家不同,延安史家可以积极地干预政治和学术;较之重庆史家,延安史家的论著更多地受苏联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武翠红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11,(6):81-88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学者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前提假设,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个理论方向,更需要探索在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必须发扬我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教育史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而对教育史学的目的、方法论以及价值诸方面作深入探讨,避免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路体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陈垣由传统考据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润珍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5)
陈垣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晚年学术由传统考据学转变到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转变始于建国前夕,经过政治学习,接受思想改造,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至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得以完成。毛泽东思想对陈垣历史观的变化起了五个方面的影响:掌握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考察历史;认识人民大众的历史作用;实事求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学术研究要以人民需要为目标;以新见评史论史。陈垣的转变影响了一批史学家。 相似文献
17.
论吕思勉“经世致用”的史学观与实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士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4):492-495,501
传统国学、新史学、西学和马克思主义是吕思勉先生“经世致用”史学观的理论基础。“研究学问,为当世效实用”、“讴歌进化,寄希望于未来”是吕氏“经世致用”的两大特征。先生一生写了大量的时论性文章,倡言社会改革,在学校建设和改革、饮食革命、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徐成发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105-108
新中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上升的道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六个阶段,其中,既有辉煌的成绩,又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认真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总结成绩和经验,对于肯定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果、基本特色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21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的建设及其健康发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史学思想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研究之处.首先,王安石的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经世精神,借鉴历史为我所用.其次,王安石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品评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再次,王安石出于对史学经世致用的要求,关注史学的求真,尤其对史家能否具备秉笔直书的史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其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史学工作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