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南宋时期各种类型组织的"社会",包括娱乐消遣型、宗教组织型和谋生服务型。这些"社会"之所以在南宋时期繁盛,离不开南宋高度发达的都市文化,浓郁的享乐风气,背井离乡者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以及南宋末世的畸形繁华与颓废气象。  相似文献   

2.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仕高、孝、光、宁四朝。他力图中兴,对人才选用多有思考和奏闻,希望朝廷博求文武英才,布列中外,然后区分所能,详议格目,以便辨识任用;同时,提振士风,考实政绩,奖优罚劣,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周必大的人才选用思想,是在长期政务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滢坤 《家教指南》2008,26(1):69-76
本文主要从敦煌社条、<吕氏乡约>、<龙祠乡社义约>的结构、内容、性质等角度探讨了唐五代宋元乡村私社与乡约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乡村民间组织的转变和社会互助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的乡民、乡绅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论及了国家控制乡村与乡村自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乡评是晚明民间舆论的一种形式,反映乡里社会的群体共识和道德期许,因兼具公论批判的性质与评断是非的功能,成为晚明乡宦借以维持威望的舆论资源。乡宦一方面主动趋附乡评,通过救荒、慈善、基建等行为实现与乡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随着晚明乡评的不断尖锐化,乡宦陷入恶评的漩涡中,他们因畏于乡评而杜门自守,与乡民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以至酿成大规模的民变。最终晚明乡评参与并推动了地方社会权力阶层的力量转变,生员阶层代乡宦而起,但也造成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紊乱。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扬弃和超越。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在当代社会实践的样式已发生了新的变革,具有了新的特征。本文从“人与实践”的现实关系之变革一这新的维度,去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及实践在当代社会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核心素养作为关键概念对教学、学习和评价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着力点,突破评价理念在核心素养时代的变革困境。在梳理国内外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证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学理关系,并阐释“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操作关键,进而提出基于适应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评价变革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后,引导青年学子参与家乡建设、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身技能、丰富人生阅历、展现青春风采的又一重要举措。“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因重视程度、服务保障、评价机制等不完备导致实践育人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科学谋划部署、精准施策发力、加强专项考核、持续改进完善等方式,彰显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实践育人新成效。  相似文献   

8.
9.
10.
"管"是反映政府职能、社会运行状态和公众社会性心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将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纳入重要任务,而且为流动儿童的"管"提供一种新的视域。与传统的"管"相比,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流动儿童"管"的主体、内容、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革。管的主体将更加多元,体现出公共性的提升;管的内容将实现超越,更加注重追求流动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管的方式将发生变迁,更加注重儿童立场,把流动儿童视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实现流动儿童学习能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南宋两浙地区城镇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城镇数量、规模,还是城镇商业经济,已大大超过此前的水平。城镇居民中从业人员增多,结构日趋复杂,并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市民阶层。这不仅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城镇经商之风盛行,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风气,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它的出现是由于铁农具广泛使用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成的。这种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各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饶晔 《教育文汇》2024,(3):9-11+28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都将文化传承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古典诗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价值不言而喻。本文主要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基于高考评价的学情反馈,反溯探究中学古典诗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内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文章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作用,从而提出一套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叶显发 《湖北教育》2004,(11):16-17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逐渐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关心孩子,关心未来,必须关心学校教育的状况。“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活动就是学校主动应对这种社会要求的反映。武汉市教育局在崇仁路小学召开的“双评”工作现场会,既是“双评”工作阶段交流总结会,也是一次号召动员会。“双评”使学校教育更加对社会开放,进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我作为一个昕者、一个参与者,说一说我对“双评”活动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学校变革的一般理论及其反思——社会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冰 《教育学报》2007,3(4):45-50
学校变革的一般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的观点、冲突主义的观点、技术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以及市场的观点。结构主义的观点更多地把学校看作是一个保守性的组织;冲突主义观点相对地漠视学校日常生活的现实;技术的观点趋向于用“技术的方法”来改造学校;文化的观点主张把学校塑造成一个“价值共同体”;市场的观点重视选择但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对这些理论或模式细致的总结和反思,指出其中一些理论或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种种不足。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理论进行了修正或补充,从而为当今的学校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常态,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广西贺州南乡镇村民的生计方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婚姻家庭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因素相互碰撞、相互作用,逐步认同和整合。  相似文献   

18.
明代福建泉州乡约大规模推行是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当时泉州推行乡约是在知府、知县的号召与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下实践的。明朝推行的里社制度与乡约的精神非常接近,推行乡约又借助了里社。由于社庙演变为神庙,乡约与神庙产生了密切联系。清代泉州推行的乡约与保甲混合,而在基层社会行政化。所庙合一,约保合一,致使乡约在基层社会扎根,实现地域化。士大夫倡导乡约,不可避免地同传统的民间信仰发生关系,但不是与传统民间文化对立。从区域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待碑铭,碑铭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史学的社会史资料价值。碑铭是研究地域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本质、价值取向和具体体现。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重大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且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以共同富裕为原则,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一体化一直都是被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与当前倡导的单元教学设计相结合.以初中数学“抽样和数据分析”为例,通过“逆向设计”构建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