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验证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4所高校10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ER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USSCS)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抑郁进行评估。对调查数据依次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体育锻炼和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分别与抑郁呈负相关(r=-0.118,p<0.01;r=-0.570,p<0.01),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112,p<0.01),体育锻炼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087,p<0.01)和正向预测自我控制(B=0.115,p<0.01),自我控制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527,p<0.01),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起中介作用,Bootstrap95%CI为[-0.095,-0.027],效应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潜在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重庆市高校9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分别呈正相关(r=0.25,0.21,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3,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均起单独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06、-0.03,并且也起到序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是-0.03。结论:体育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也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体育参与、注意控制和大学生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着力寻觅注意控制各维度在体育参与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PARS-3、BDI、ACS量表,以2 75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Bootstrap技术等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评分平均得分(22.66±20.59)分,抑郁检出率18.98%。结果显示,体育参与与注意集中、注意转移、抑郁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r值在-0.371~0.461之间,p<0.01),体育参与与注意集中、想法控制、注意转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体育参与与抑郁直接效应显著,注意控制三维度中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在体育参与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显著,想法控制在大学生体育参与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体育参与对抑郁症状具有直接作用,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在体育参与与抑郁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有无体育锻炼参与习惯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自尊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抑郁水平;(2)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身体自尊水平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3)有锻炼习惯的男女大学生比没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5名大学生(男340人,女295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p<0.01);体育锻炼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p<0.01);体育锻炼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p<0.05)。2)积极应对方式(95%CI:0.011-0.035)和消极应对方式(95%CI:0.001-0.022)均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间具有中介作用。3)性别在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βint=-0.072,p<0.05),且男性(βsimpleslope=0.206,p<0.01)的调节效应大于女性(βsimpleslope=0.117,p<0.01)。结论 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核心自我评价中起中介作用,在对积...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22,(1):93-97
为验证8~9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身体感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以206名男生与201名女生为对象,选用TGMD-2测试量表、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计以及PSPC-P身体感知能力子量表来收集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Mplus(7.4)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基本运动技能对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直接效应检验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数良好[χ~2=9.771(df=2,P<0.001),CFI=0.899,SRMR=0.042],且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0.256,P<0.001);(2)身体感知能力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拟合较好[χ~2=0.000(df=0,P <0.001),CFI=0.976,SRMR=0.014]。使用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身体感知能力并没有介导基本运动技能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影响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并构建2者之间的模型。为实践干预手机成瘾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人际关系困扰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扬州市某高校588名在校大学生(年龄:M=19.24岁,SD=1.20)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手机成瘾倾向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两两相关(p<0.0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β=-0.15,95%CI[-0.28,-0.01]),自我控制(β=-0.07,95%CI[-0.14,-0.02])和人际关系困扰(β=-0.03,95%CI[-0.06,-0.01])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既可以调节身体活动影响手机成瘾的直接过程(β=-0.15,p<0.001),也可以调节由人际关系介导的前半部分路径(β=-0.09,p<0.05)。结论 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水平对这一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能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情绪调节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攻击行为量表对南昌市各高校4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采用process4.1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情绪调节能力、领悟社会支持(r=0.66,p<0.001)(r=0.70,p<0.001)呈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r=-0.65,p<0.001)呈显著负相关。(2)情绪调节能力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其部分中介效应值为-0.04,占总体效应的21%。(3)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情绪调节能力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结论:体育锻炼负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体育锻炼对情绪调节能力起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能力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能力和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情绪调节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通过情绪调节能力影响攻击行为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完成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收集,包含基线的自评24小时活动行为(身体活动、久坐及睡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间隔2个月后的自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在24小时活动指南方面,男性、低年级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活动指南方面的依从情况更好。女性以及高年级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更高。此外,活动指南依从反向显著预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对24小时活动依从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应制定相关健康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久坐、确保充足睡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感知能力是动作及身体活动的心理机制,扮演动作行为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幼儿明确性身体活动有着重要价值。目的:本研究系统分析幼儿基本动作技能(FMS)、感知动作能力(PMC)与身体活动(PA)的关系机制,实证FMS对PA的直接效应,PMC对FMS影响PA的中介效应。对象与方法:在××市两所城市公立幼儿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53名受试幼儿(女童257人,平均年龄5.53±0.96岁;男童296人,平均年龄5.54±1.0岁)。采用三轴加速度计与儿童身体活动问卷评价身体活动水平,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测试基本动作技能,形象化感知能力量表(第二版)测试感知动作能力;采用线性回归与Bootstrapping抽样技术检验变量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受试幼儿FMS对PA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移动性动作技能(LC)对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直接效应显著(β=0.24,t=3.96,P<0.05);LC对PMC有正向影响作用(β=0.27,t=4.86,P<0.01);PMC对LC影响MVPA的中介效应显著(β=0.11,t=2.13,P<0.05);“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使用韩国疾病管理中心的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KNHANES,2019-2021年)数据分析父母身体活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10.1%的青少年达到身体活动标准,29.3%的青少年达到超重肥胖水平。其中父母身体活动与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相关性,而青少年身体活动与BMI具有相关性。通过使用Logistic回归,当父母身体活动都达标时,青少年身体活动提高22.429倍(95%CI:1.768~284.474)。只有父亲达标(OR=1.764,95%CI:0.949~3.329)、只有母亲达标(OR=2.229,95%CI:0.922~5.389)与青少年身体活动没有显著相关性。当父母身体活动达标时,会提高青少年BMI达标率,但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认为:父母与青少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会对青少年子女的身体活动和BMI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扬州某高校796大学生(男生405人,女生391人)进行团体测量,并进行链式中介模型的构建,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p <0.05);(2)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r=0.21,p <0.05)和自我控制(r=0.21,p <0.05)、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两两正相关(r=0.48,p <0.05),自我效能(r=-0.44,p <0.05)和自我控制(r=-0.53,p <0.05)与攻击行为负相关;(3)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和攻击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具体路径为: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攻击行为(95%CI:-0.07,-0.03);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攻击行为(95%CI:-0.07,-0.02);体育锻炼→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攻击行为(95%CI:-0.06,-0.02)。结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量表对916名(男502,女414)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测量,通过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分析对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1)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293,0.394,0.362;p<0.01),体育锻炼与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321,0.425;p<0.01)。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共有3条作用路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主观幸福感(95%CI [0.056,0.116],效应值为0.085,占总效应的28.15%);体育锻炼→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9],效应值为0.028,占总效应的9.27%);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4],效应值为0.026,占总效应的8.61%)。结论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对全国1018名慢性病患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SPSSAU官网进行频数统计、非参数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1)本次调查对象慢性病人群患高血压占比最多,为68.63%;其次为糖尿病,占比45.69%;高血脂占比最少,占比33.81%。(2)我国慢性病人群一周身体活动总量中位数为1732.906MET-mins(P25,P75:860.5,2928.0MET-mins),身体活动处于低水平的占24.26%,中水平占52.90%,高水平占22.84%。(3)不同年龄组、BMI、治疗情况、坐姿及睡眠时长、身体活动对自身的疗效评价、其他类型慢病患与否的人群一周身体活动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43,95%CI:0.276~0.710)、工作日坐姿时间(OR=2.526,95%CI:1.335~4.779)、工作日睡眠时间(OR=0.156,95%CI:0.053~0.452)是影响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男性(OR=2.054,95%CI: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疫情时代下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3人、女生387人。结果 1)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r=0.235,p<0.01)和心理弹性(r=0.245,p<0.01)呈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r=-0.186,p<0.01)自我效能(r=-0.229,p<0.01)和心理弹性(r=-0.341,p<0.01)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不同体育锻炼量对大学生自我效能(F=18.99,p<0.01)心理弹性(F=22.93,p<0.01)和焦虑(F=11.92,p<0.01)的影响不同。3)体育锻炼负向预测焦虑(β=-0.11,p<0.01),效应量为-0.04。4)体育锻炼对焦虑影响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即体育锻炼→心理弹性→焦虑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焦虑,两种途径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3%和7.2%,效应量分别为-0.006和-0.017。结论 在后疫情时代下,...  相似文献   

18.
李珅宇 《湖北体育科技》2023,(8):721-726+743
目的 探究Meta分析评价心理干预对士兵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集关于心理干预对士兵身心健康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训练伤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SCL-90评分。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或随机交叉试验,共3 275例患者(对照组1 598例、试验组1 6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训练伤发生率(RR=0.44,95%CI[0.35,0.57],p<0.000 01),明显降低SAS评分(MD=-3.97,95%CI[-4.50,-3.45],p<0.000 01)和SDS评分(MD=-3.29,95%CI[-5.42,-1.15],p=0.003),对于SCL-90评分中的九种因子评分亦有显著降低作用(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军人训练伤事件的发生,有效预防士兵发生焦虑以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40-14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BES)和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MSS-CS),对石家庄地区2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达到大锻炼量水平的分别仅为18.42%和7.41%;体育锻炼量和身体自尊水平与大学生心理症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身体自尊正相关显著;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男女大学生差异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者更有利于身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整体自尊在体育锻炼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身体自尊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