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具有重人文、重生命的气质,蕴涵着丰富的“德性论”生命创造的思想,其核心及精髓是强调德性生命的创生,真正的“终极关怀”是人生问题,也即人对内在生命价值的追求,这是个体安身立命之根本。这种以人为本的德性生命创造观反映了创造最本质的特征,体现在儒佛道三家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哲学没有能理解存在,把存在者当作了存在,因而提出了他的现代存在论;海德格尔还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观,以及分析哲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把语言当作了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他则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并把这种与存在相关的语言称作为"本质的语言";而诗与思的语言就是这样的显示存在的"本质的语言",因为诗歌给存在以命名,因而它是"存在之家",伽达默尔则进一步把它称作为"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两篇重要的哲学论著,它们对于我们研究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分有意义。这两篇哲学论文中阐述实践学说、内外因学说和矛盾运动学说,可以说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观、动力观和发展观的哲学方法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孙杰远 《教育学报》2006,2(4):31-35,57
人的本质认识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即人的本质的认识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继而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教育技术观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国家研究所最近所作的一次民意测验,绝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裸体艺术。 这项民意测验表明,百分之六十八的人认为艺术中所描绘的人物应该衣冠整齐的,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表示喜欢绘画中的裸体人物。另有百分之十三的人表示部分喜欢穿衣、部分裸露身体的人物。还有百分之十四的人认为应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赵长江 《考试周刊》2011,(52):210-211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观是高等学校教学论的核心。文章依据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即生命生成,并追溯了其哲学前提,揭示了其现实意蕴。生命生成观基于生命的自由性、全面性、生长性,给予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新的认识,诠释了生命互动与渗透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应该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在此还原成一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秉赋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状况的反思.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各自的情况来看,连同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本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历来是哲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哲学史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从劳动和社会关系两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了全面而正确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社会关系也是人的本质,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立,当然也不能等同。劳动和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哲学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皆体现着智慧的光芒。但是 ,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哲学是用理性思维来把握宇宙、人生的本质及其意义 ,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用直观的形式展示这个本质及其含义。并且 ,哲学与书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地位和价值也有所不同。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 ,其在时空中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然而 ,书法却是中国传统艺术所独有的形态。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休戚相关。因此 ,本文所讨论的是限定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之内的比较研究。书法与中国哲学从不同的侧面、角度…  相似文献   

10.
论海德格尔的人学理论及其对学生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海德格尔人学理论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生成性、变化性和创造性 ,而正确的学生观也包含着对学生的生成性的认同。教育的希望应在于从哲学、人学的高度去把握“学生是人”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因此 ,正确理解海德格尔的人学理论对树立正确学生观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哲学里面的对象化思维与存在的二重性息息相关,只有拒斥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才有语言观当中的对象化批判,因为无论是语言现象中的对象化思维模式,还是主客对立,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忘记了存在的二重性原理。他认为存在之声可以决定语言的本质意蕴,不仅如此,连人的本质也由存在之音所主宰。也就是说,语言的本质和人之说的有声言谈,都根源于大音希声的存在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领军人物,在其教育主张中,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论点,被认为是其教育本质观的核心所在。杜威教育本质观的确具有其无法忽视的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实践观则是马克恩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它们的关系必然是十分密切的。但在近年来的哲学研究中却有一种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倾向,或者离开物质片面地强调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或者离开实践片面地强调物质的地位和作用,尤以前者为最甚。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辩证统一的。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实践,从而也就没有理由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反过来看,脱离实践的观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物质,从而也就没有理由说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他不是专门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是在研究哲学过程中创立的,因此他的美学是他哲学的组成部分。康德的哲学本质就是研究人的,是对人的命运做深刻思考。因为研究人,因此他的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是人类最高最本质的属性,人才是审美的主体。而美学的产生只是人本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这三个层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死亡     
哲学历来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意味着哲学本身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的临终哲学遗言确立了哲学与人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哲学家对遗言的接受及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索,使哲学成为“死的哲学”。这种受死控制的哲学基于古希腊的死亡观。要使哲学摆脱死亡的控制,必须依据其他的死亡观,即基督教的死亡观。即使克服了死亡的控制,哲学本身的死亡也在所难免,因为哲学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文艺观与美的本质观,从根本上体现了创造主义的观点。这种创造论,是指两种以上事物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出另一种全新事物的过程。因为中国古代艺术家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人的生命精神与一定对象的性质、特点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具体特殊的人的存在状态的表现。而审美作为对于物我分立、主客对峙状态的打破与物我浑融、主客消失、自由状态的建立,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这种物我交流和沟通、契合和共鸣的审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是把创造直接指向艺术的发生,即指向情与景的有机结合的状态。这正是科学的、彻底的创造主义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教学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学习理论研究取向的划分,介绍了目前主要的三种取向:即联结观、认知观与情景观的研究进展和教学意义,认为三种观点虽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不彼此排斥,而结取向和认知取向能包括在情景取向中,目前的学习理论不再将学习看作是孤立的,而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简单地说,科学观就是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科学价值的总的根本看法。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既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理论课题,也是当前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理论的基石。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金运 《文教资料》2009,(6):108-110
充分理解科学本质已经成为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源于哲学探讨的科学本质,何以成为一个教育问题呢?本文作者在探源了它的哲学背景后,认为科学本质教学是一种科学人文教育,其价值在于防止传统科学本质观对人的异化,重新阐释与守护科学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