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者体验价值的实现是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多从供给角度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等问题,对旅游者体验价值创造认识不够。旅游者体验价值创造应由旅游企业单独生产的商品主导逻辑转向以旅游者主导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顾客主导逻辑。本文从价值共创的动机、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共创结果三方面论述了旅游者主导乡村旅游体验共创的发展机理,并从转变乡村旅游供给者角色、提升旅游者价值共创能力、搭建体验价值共创平台以及夯实乡村旅游供给基础四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腰鼓文化为例,在对"非遗"项目的内容与分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要素主要有:传承人与传承群体,活态存在,传承制度,人文生态环境,进而提出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途径:进入市场,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引进课堂,拓宽活态传承渠道;借助传媒,打造活态传承的新领域;全民健身,开辟活态传承新途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存续,其发展得益于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3.
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鼓词面对时代发展的冲击,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受众对象、传播形式以及所依托的社会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针对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中所发现的问题,保护和传承瑞安鼓词应创建一个活态环境、生活态的保护系统,走创新发展的思路,使鼓词反映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同时要促进产业融合,不断拓展鼓词的艺术市场和民间土壤。  相似文献   

5.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其核心要素是将非遗文化的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再设计,融入到现在的乡村旅游中。一方面能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文化自信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能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形成新的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可以通过这几个途径进行,深入挖掘地方非遗特色,凸显文化差异性;将传统观光游发展成全方面的深度体验游;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和乡村文化中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在娱乐游戏中感受文化;深入挖掘地方土味文化,找到乡村地方魅力,与现代化、都市化生活形成趣味对比。通过这四种方法和途径将非遗与乡村游进行深度融合,达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影响其传承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执行民间美术保护政策的力度不够;市场组织进入民间美术领域的愿望不高;民间美术团体传承民间美术的力量不足;相关的系统性理论研究缺乏;外来文化的影响。传承可持续机制:提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加强民间美术的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各种传承活动;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非遗"广东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大力挖掘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本土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本土院校为例,就如何发挥地缘优势,结合地方音乐资源,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探讨国家级非遗"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传承和发展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机理,从完善非遗活态传承的利益网络治理、注重非遗活态传承的物质载体建设、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创新模式以及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制度与保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使用历史并不长,也正是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拓展的贡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极具潜力的学术增长点。在回顾非遗表演旅游研究和浙江非遗表演旅游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浙江省非遗表演旅游开发的意义,以期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与旅游景点开发提供研究框架和思路,也为积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融合点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使用历史并不长,但正是由于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拓展的贡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极具潜力的学术增长点。本文为指导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与旅游景点开发提供研究框架和思路,为积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融合点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民族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推广的重要载体。“非遗”视野下,民族音乐传承及推广应开掘民族音乐的思想价值,解析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全面把握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要素。同时,我们应构建完整的民族音乐评价体系,进而促进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大运河(安徽段)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引入2012—2021年的核心指标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和非遗旅游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出耦合协同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大运河(安徽段)区域乡村振兴和非遗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表现出总体增长、局部时间段波动、耦合协同度偏低的特征,故长期处于失调状态的两系统的互动联系有待加强。根据研究结果所呈现的现实问题,从维持增长趋势、强化政策调控、培育复合型人才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与非遗旅游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对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从教育传承机制的角度对该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首先,政府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体认,建立文化创新和发展机制;其次,强化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协调机制;最后,乡村少数民族成员逐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转型能力,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谜语是一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这种短小而精致的口头文学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人们口耳相传从而保存下来的宝贵财富.青林寺谜语作为一种活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其传承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静态保护,它要求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活态传承.本文将以青林寺谜语的活态传承为中心,论述青林寺谜语的活态特点并探讨实现青林寺谜语活态传承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祈月 《文教资料》2014,(22):54-55
江南丝竹是江苏地域文化的产物,它在江南土壤中深根发芽的同时汲取全国各地区、多个乐种的音乐曲调。江南丝竹如今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首批),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性质,导致人们较为轻易地遗忘其存在。江南丝竹是一种“活文化”,它以“活”着的姿态存在于音乐之中。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了解江南丝竹,继承发展江南丝竹已成为当今应关注的问题。另外,如何让丝竹音乐走进课堂,让其以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样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SDL)之投入操作性资源、形成价值主张、产出价值结果的完整构成视角,构建出顾客资源投入直接影响旅游体验价值,以及顾客资源投入通过顾客互动之人际互动和情感互动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旅游体验价值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顾客资源投入对旅游体验价值的积极影响显著;情感互动在顾客资源投入影响旅游体验价值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而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可以为正在受到服务主导逻辑浪潮席卷的我国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管理活动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州农民画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形成第一次发展高峰,一批代表性作者创作出大量影响全国的经典之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十年来,金州农民画的发展渐趋式微,出现范式固化、群体结构单一、表现主题老化等系列性问题,相关学术研究寥寥无几。作为中国代表性农民画之一,迫切需要抢救性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作为民间艺术瑰宝,农民画的革新发展必须植根于民俗文化,贴近时代生活,重塑“乡间原野”的本体价值。以研促创是金州农民画革新发展的新动能。在数字媒体背景下,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运用交互技术加强传播,通过“馆校”协同推进浸润美育,从而提升金州农民画可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19.
李佳怡 《成长》2020,(4):20-20,22
非遗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无形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变迁,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传递着中华民族美的理想。在新媒体的发展刺激下,非遗传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非遗传统手工艺逐渐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体育的活态传承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影响其传承的主要因素有内因:理论研究严重缺乏;保守观念严重,外因:奥运争光计划的冲击;网络游戏和外来价值观等的重大影响;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有:提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人才培养;借鉴跆拳道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