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省域面板数据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城镇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结构差异性和地区异质性。据此提出要深入农村数字金融业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区域协调战略和完善风险监管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相比于传统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让金融服务渗透进农村地区。利用大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突破农户没有固定收入、缺乏抵押品等不利因素,让其也享受到金融资源。然而,数字普惠金融也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农村居民金融知识薄弱、农村征信系统不完善、金融监管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沿着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优化数字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健全农村普惠金融监管等路径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然而,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欠缺体系性与协调性,指导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的理论相对滞后,被动监管俘获现象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文章认为,解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衍生的新问题,需要从法律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法律监管理论的更新、监管方式的科技转型等层面重点发力,以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影响的机理阐释,利用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数字普惠金融既提高了城乡“富裕程度”,也提升了城乡“共享水平”,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双赢。(2)非农就业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扩大非农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门槛。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关系,并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延伸,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创新的本质要求,未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必然是重要的驱动力。基于中国2011—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一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按人均GDP门槛值将我国划分为欠发达、较发达和发达省份三大区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和发达的省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提供了重要的“数字机遇”;但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农民却面临着明显的“数字鸿沟”。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等“新动能”催化下,数字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进一步纾解城乡间数字基础设施鸿沟、破解城乡居民数字化应用鸿沟、缓解金融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方式,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对提升居民消费升级意义重大。调研发现,数字化普惠金融创新对湖南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以“场景化”市场架构推动消费升级,以“多层次”机构体系壮大消费动力,以“精细化”客群管理实现消费精选,以“普惠性”金融发展提升消费信心。湖南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市场引导,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系构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数据管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量规模。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1-26
通过选取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运用泰尔指数衡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空间层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作用机制不够显著,不能体现与财政支农支出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我国应拓宽传统普惠金融渠道,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政策,发挥其他相关因素的作用,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在力量,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方式,基于创业板中小企业2014—2020年财务数据,利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SA指数,通过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过程及作用机制,并进行替换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最后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作用差异,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超过50%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间接作用于中小企业;第二,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西部地区企业、互联网和计算机行业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制定、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维度均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使用深度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还通过互联网信贷指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施加显著影响,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通过互联网保险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拓展和完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优化数字金融业务、提高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倡导新型消费模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优先行动。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如何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首要议题。从论述相关概念入手,简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调整形势,进而提出未来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间新疆十四地州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这两方面的数据,发现新疆14地州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其所在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相互关联性可以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来阐述,这表明新疆十四地州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以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式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TVP-SV-VAR模型从农村金融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人民生活质量三个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根据所得结果,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农村人民生活富裕,还可以间接创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型农村体系。从实证结果来看,无论是时点差异还是期限差异,三个层面所合成指数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正向响应,其中对农村金融环境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生活则以短期效应为主。故数字普惠金融不仅需要短期内普及农村,更需要以长期性的金融战略以及基础性制度建设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15.
当前金融供需总量不平衡、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化解农村金融供需难题。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机制;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完善供需机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6.
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为农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并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据此,采用2011—2020年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三高、三态、三风、两治、三维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并引入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上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均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但是效应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该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都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激活乡村产业内生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地区差异,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支持意义。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乡村金融体系薄弱、地区差异客观存在、金融监控风险偏高、缺乏人才技术支持、村民金融素养不足等问题,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金融科技应用、构筑法治监管防线、引进金融专业人才、普及金融常识教育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19.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而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之一.选取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含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省区市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能降低本省区市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相邻省区市碳减排,而与之不同的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相邻省区市碳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区域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共同制定碳减排政策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增长的应急金融服务需求,业界必须采取行动来满足这些需求,数字金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文章对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揭示其现状,并对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