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文山苗族婚俗在维护苗族传统婚姻家庭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涵盖了一夫一妻制、男女地位平等、恋爱婚姻自由、同宗同姓不婚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生活性、程序的非正式性、运作的内控性等特征。其婚俗存在既有可供现代婚姻法借鉴的合理部分,也有与现代婚姻法相冲突的地方。如何处理好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法的关系,是传统婚俗与现代化调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6,(6):97-10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农村婚俗也相应地发生了变迁。婚俗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交流沟通渠道的便利、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等。婚俗的变迁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地域特色性、时代融合性的特点,呈现出城镇化进程越快的地方婚俗变迁程度越高、农村城镇化与婚俗变迁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婚俗的变迁是不断摒弃陋习和契合国家制定法的过程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传统婚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传统婚俗面临着弱化和消亡的危机.如何实行既富有传统婚俗风格又兼具现代文明特征的新婚礼,实现传统婚俗的转型,保护传统婚俗的传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山西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汉族传统婚俗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其文化内涵以及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来探讨传统婚俗的转型和保护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婚俗文化折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使迪庆藏族形成了特有的传统婚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交通的便捷等诸多因素影响,迪庆藏族传统婚俗随之发生演变,但他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应保护和传承好本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5.
婚礼是人生仪礼之一。作为海洋渔业民族,中国京族和泰国乌拉拉维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均衍生出自己独特的婚俗。通过比较两者传统婚俗,可以看到两族的婚俗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之所以出现异同格局,原因就在于气候环境、生活方式、渔业生产方式和民族交往对象等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倚歌择偶、以槟榔为物媒及待客之礼、婚后不落夫家不仅是两族婚俗中最显著的共同点,也可能是环太平洋文化圈传统婚俗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搜集,考证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婚俗所关联的内容,并对附着在民族婚俗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受民族婚俗文化的影响和民族传统体育在婚恋、婚庆的媒介、喜庆作用,启迪我们从深层次去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婚姻礼仪是有关婚姻的民俗行为,具有制度性。从彝族婚俗礼与婚俗文化特征的个案来看,云南寻甸撒米落彝族的婚俗礼仪呈现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文化并存现象,撒米落彝族的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持与文化特征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调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五邑侨乡传统婚俗中,“自梳女”、“公鸡拜”以及“守切婚”和“冥婚”等,都是被扭曲的婚俗。而繁琐的婚嫁礼仪,既是古代五邑民间风俗的画卷,又是旧式盲婚哑嫁的自然形态。现代五邑侨乡的婚俗正在向多样化、现代化发展。五邑侨乡婚俗演变,体现了侨乡民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婚俗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庆行业应运而生。为迎合时代潮流和民众社会文化心理,婚庆公司对婚俗的早年间传统形式进行取舍。通过笔者实地考察,以天门市"公公背媳妇"另类婚俗为例,探讨婚庆公司等媒介对传统婚俗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婚俗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姚安县马游彝族的婚俗自民国以来至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族内婚俗和“超哩若麦哩卓”两种婚俗演变为现在彝汉趋同的现代婚俗,并日趋简化而具有现代气息。婚俗的变化,主要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彝族婚俗变化的直接表现是普遍的彝汉通婚,其既是彝汉民族融合的起点,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也将是民族融合的终点。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9,(2):39-43
婚俗是社会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婚俗也随之产生变化,新式婚俗出现,但是仍旧以传统婚俗为主。就冀南地区来说,婚俗主要包括婚前、婚中、婚后三个阶段,而婚前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涉及议亲、定亲和聘礼的数量、形式等内容。总的来说冀南地区的婚俗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基本契合古代"六礼"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婚姻的传承与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都有着重要联系。禄劝彝族纳苏支系传统婚俗礼节繁多,内涵丰富。19世纪末,基督教传入云南并在禄劝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较大发展。彝族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在经历了冲突之后,其建构出包含二者的独特婚俗。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禄劝彝族婚俗再次呈现出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传统纳徵婚俗作为切入点,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纳徵问题的认识及理解开展专项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传统纳徵婚俗存在困惑与矛盾。他们在思想、行为上抵制、批判传统纳徵婚俗,却又无法彻底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婚俗观念。为此,加强大学生婚恋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纳徵问题的法理认识,促使其摒弃传统纳徵婚俗中的不合理成分,对其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婚恋理念更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西方婚俗之比较,探究中西婚俗差异产生的原因和中西婚俗的文化意蕴,指出保持本民族风格、彰显传统文化是对待婚俗和其他文化习俗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是婚姻习俗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阶段,从《申报》的大量评论里可以看出当时婚姻习俗的变化:早婚、纳妾、闹新房等旧式婚姻陋俗遭到废除和抵制,婚礼节俭、集团结婚和新式择偶要求出现并得到大众提倡。民国时期的婚俗虽有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有些婚姻陋俗仍然存在,传统婚俗的现代化并未在民国时期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6.
婚俗不仅包括婚俗形态和婚俗仪礼,还应包括婚姻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的婚俗秩序。传统婚俗强调男尊女卑,强调婚俗秩序中女性的民俗责任,而忽视男性在民俗秩序应尽的义务。"三言""二拍"的婚俗书写,坚守了这样的婚俗秩序。但冯梦龙和凌氵蒙初毕竟是身处晚明的进步分子,在时代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他们的婚俗书写也表达了尊重女性、赋予男性相应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男义女贞的理想婚俗秩序的观念。这种婚俗观念是建立在婚姻双方情感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哭嫁是包括闽清在内的福州地区传统婚俗之一。闽清哭嫁婚俗带有古代掠夺婚姻的痕迹.但主要根源于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并依惯例而传承,其内容主要表达新娘对亲人的依恋之情以及亲人对新娘的祝福和教导之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因女性个体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等原因,哭嫁婚俗在闽清当地逐渐消亡。尽管哭嫁已经消亡.但它所强调的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期盼亲情融洽等内容对今天构建和谐家庭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节日,举行不同的节日活动,有着不一样的独特风情。广西三江侗族婚俗自成一派,婚俗歌曲堪称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奇葩。它从最初的传统歌会,到行歌坐夜、出嫁、结婚,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侗族丰富的民俗风情,其中婚俗歌曲格外动听。婚俗歌曲因活动环境、活动形式不同产生差异,曲调和唱法也有所区别。文章从三江侗族婚俗音乐的产生、类型与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性,源于人类的本能,也是婚姻的核心所在。人类的婚姻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意蕴的传统婚姻婚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传统婚俗文化演绎过程中,我们的老祖先围绕性想出了很多生动有趣、文雅兼备的办法,而且积久成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不仅是民族精神品性、文化面貌最筒约的展示,而且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性知识与性文化教育内涵。探讨中国传统婚俗的性文化,批判传统婚俗中违反科学与人道精神的旧规陋俗,充分肯定其中合乎生理科学的性知识与性文化教育内容,增进现代婚俗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无疑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苏春雨 《考试周刊》2014,(48):25-25
自古以来婚姻就是一个神圣的话题,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的形式、过程及禁忌都蕴含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人们会用端正的态度看待婚姻,从中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