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风吹不动     
一次,苏东坡自觉修持很有进步,作了一首诗,命书僮坐船去送给朋友佛印禅师印证。诗的内容是: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大意是说:我现在拜佛,顶礼天中之天、圣中之圣的释迦牟尼佛,觉得佛光普照到我,已经不再被八风所影响  相似文献   

2.
“八风”辨     
《察今》:“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课本注:“[通八风]通,调和。八风,八方的风,,又叫八卦之风,这里指阴阳之气”。我认为此注甚不妥。“八风”,各家都解为“八方之风”,虽名称各异,其实一样,即这“风”是自然之风。自然之风与音乐何关?《古乐》云:“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这种解释欲说明风与音乐的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传说,并非历史事实,故不可为凭。汉代高诱注:“八风,八卦之风”。此若  相似文献   

3.
承关注,极感,兹奉专文请指教:一、王朔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金庸》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我第一个反应是佛家的教导:必须“八风不动”,佛家的所谓“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别人背后诽谤是毁,背后赞美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詈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  相似文献   

4.
儿子写日记了。每写完一篇我都要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好啊,让妈妈瞧瞧。”翻开儿子的日记本一看,我笑倒在床上,儿子写了首没有名字的诗:“爸爸妈妈家有个东西,爷爷奶奶家有个东西,姥姥奶奶家有个东西,你猜那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我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5.
那天上高鼎的诗《村居》一课,孩子们一边朗诵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边想像着迷人的春色。诗的后两行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问:“儿童早早放学归来后做什么呢?”我以为学生会自然接出下句:“忙趁东风放纸鸢”。谁料,大部分同学竟然“搞笑”答道:“忙趁饭前做作业!”  相似文献   

6.
一天中午,我正吃着饭,妈妈突然说:。淑芳,你的下巴有个洞啊!’我奇怪地问:“妈妈,你在说什么呀甲”“你看,饭粒都撤了一桌子,如果不是下巴有个洞,怎么会这样呢?”我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几粒饭吗?”妈妈板起了脸:“《悯农》没学过吗?背一遍,反省反省。”看着妈妈严肃的表情,我只好乖乖地背诗:。锄禾日当午……”诗是背了,可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  相似文献   

7.
"八风"和"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古至今各家对二者的解释虽不尽相同,但从未把二者等同视之,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的《音乐美学教程》一书提出"八风指八音",显然是一家之言,不可为凭。"八风"所出之处,显示的应是"八方"而来的各国民歌民谣,从未被解释为8种乐器;而"八音"所出之处,大都理解为"8种乐器",而从未解释为"八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黄银 《学周刊C版》2011,(9):31-31
假期里我阅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对他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由此我想到在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的好极了”……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并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诗生活。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培养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拿我自己“现身说法”吧。我的诗生活是从“画蛋”开始的。大概是1979年我考上师范的那一年吧,秋季人学之前,我到邻县的表姐家去玩了几天。  相似文献   

10.
定心以应世     
<正>宋朝大文豪苏轼(东坡),有一天,在书房里写了一首五言诗,诗曰:"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愈看愈得意,便喜滋滋地遣人将之送往好友佛印处,并请佛印赏评。佛印有意捉弄苏轼,便在该首诗的旁边写了一个"屁"字,并着来人带回。苏轼一看,不禁勃然变色,马上气冲冲地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笑对苏轼说:"不是说八风吹不动,怎么一‘屁’就过江来了?"苏轼顿时满面羞惭,转身而去。(注:八风系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相似文献   

11.
一 欣赏诗歌.引入“妈妈的爱”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首很美的诗。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相似文献   

12.
【课例一】教师Y教读《愚溪诗序》,在学生理解了字词和内容后,教师7A:学生来提出自己尚未明白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永州八记”是哪八记?②作者为什么要把家安在愚公谷?③作者为什么自认为自己很愚呢?④“愚溪”景色优美,为什么要称它为“愚”?⑤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⑥“我”是真愚吗?  相似文献   

13.
“别小看学生的智慧!”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是2007年刚调入新城一小的一节课上。我清楚的记得那天上第八课《小桥流水人家》。因为课题是我喜欢的一首词里的一句,我便想从课题人手,在学生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到当我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预设问题,一名学生居然直接就谈到课题:这篇课文的课题出自一首诗中,这首诗叫《天净沙·秋思》,我给大家念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4.
让爱对流     
3月8日这一天,我对学生们提出了“八个一”的要求:说一声“妈妈,节日快乐”:唱一曲关于妈妈的歌;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为妈妈梳一次头: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倒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送一份最满意的作业给妈妈看。这“八个一”从细微处着眼,孩子们乐于接受,有些学生还制订了计划,要天天都给家长不同的惊喜。另外,我还在班上举行了“今天我当家”活动,  相似文献   

15.
假期里的一天,我带着小记者团的一架照相机回到家里。妈妈见了问:“你会拍照片吗?”“当然会啦,我是摄影小记者呢!”我自信地说。“那给你外婆拍张照行不行?”“行!”我满口答应。第二天,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我一见外婆就喊:“外婆,今天我是特地来给您拍照的!”可外婆却说:“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拍什么照?”舅舅说:“‘摄影师’上门拍照,机会难得。”妈妈说:“免费的,不要钱!”经我们七说八劝,外婆才答应了。这下子,我们忙开了:舅舅端藤椅,妈妈拿木梳,舅妈搬盆花……经过一番忙碌,才准备停当。我从取景框中看出去…  相似文献   

16.
冷柏林 《现代语文》2006,(10):62-62
《登高》这首名作人们从很多方面已研习得相当透彻,但唯独诗中“水”这种隐性意象没有解释清楚。宋人罗大经说:“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那么这八意就应是:风、急、天、猿、渚、清、沙、鸟。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蹇越     
蹇越是我一年级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一个“大歌手”,会唱很多歌,我很崇拜他。可是他要转学走了,就在蹇越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同学们各自准备了送给他的礼物。我精心画了一幅画,还配了一首诗要送给他:  相似文献   

18.
“最新报道:太空探险队的一名人员因过于思念地球上的亲人.不慎梦游出飞船.失踪在茫茫太空中……”电视上播出这条消息时,我正在给多多梳毛,我大吃一惊:“不会是爸爸吧?他已经有八天没跟家里通电话了!”  相似文献   

19.
幽默互动     
2005年10月“幽默互动”翻译选登查尔斯彻底道歉了一天晚上,一个在牛津小有名气的年轻诗人,在他的房间里给他的一些朋友念他写的一首诗。大家对此赞不绝口,但是当他们准备要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位朋友——查尔斯说:“我对艾尔弗雷德的诗非常感兴趣,但是那首诗是从一本书中抄袭来的。”这番话传来传去,终于传入了艾尔弗雷德耳中。他听了非常生气,要求查尔斯赔礼道歉。“好啊!”查尔斯说,“我是不  相似文献   

20.
相约在八点     
孙海燕 《早期教育》2000,(11):38-38
有段时间,涛涛每天早晨总是姗姗来迟,我多次与他交谈,却收效甚微。一天傍晚,我拉过涛涛悄声问:“你明天早晨几点来幼儿园?”他摇摇头说:“我不知道。”“那么,明天早晨八点孙老师在幼儿园门口等你,好吗?”他惊喜地点头。“你会不会迟到呢?”“不会的。~假如你迟到了怎么办?”我试探性地问他。“我真的不会迟到的。”他的语气十分肯定。“好,明天早晨八点见。”我有意识地又强调了时间,然后笑着说:“咱们拉个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