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限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层面,也不应仅视为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对课程的考察。技术作为文化裂变的重要动因,它对当下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全部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文化学的视野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社会信息文化对当代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信息文化环境下传统课程体系解构和新课程体系及课程文化重新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与课程的文化价值是有本质区别的。课程改革是一种负载着一定文化价值的动态运动,体现着关系性、群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化价值的要素是课程改革文化主体和客体、课程改革文化价值客体和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关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由于时代的发展与需要,文化的地位与力量日益凸显。这种变化在课程改革中更加显著。以往的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存在自在性,并没有从文化的视角为课程改革提出自觉地路径,致使课程改革摆脱不了钟摆定律。为了更好的确定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发挥其力量,有必要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文化矛盾、文化反思与批判以及文化观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揭示课程改革发生、发展规律,为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价值引导和方向把握。  相似文献   

5.
陈莉莉 《文教资料》2011,(6):191-193
地方性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形成的特有文化。地方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新点。地方性文化的客观存在呼唤着地方课程开发.关注地方文化的课程开发对打通教育与生活、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实现课程文化的意义进而保持地方文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改革的深化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文化与当前的学校文化间存在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学校的内涵与特色发展.明晰学校文化内涵,理解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把握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意义,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学校文化建设应明确基本理念;重视不同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课堂学习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主体、动力和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变革,当然这种课程文化不仅仅是教材文本承载的文化,更包括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文化意蕴的重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移植过来,这些概念、术语、理论都是在西方文化与语境中产生的,一旦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对于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8.
课程研究文化转向是社会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 是当今社会研究和课程研究认识发展的必然。课程改革是一种文化实践, 分析课程改革文化研究的旨趣, 可以揭示课程改革作为文化现象与社会现实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课程改革的实际运行和存在方式, 为人们正确理解课程改革和采取恰当的行动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文化选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由于课程改革者难以摆脱文化主位意识的左右,课程改革的文化选择的中立与平衡的假设只能是一个不现实的神话。统治阶层占据主流文化地位,具有对课程知识的绝对选择权,会更多地倾向于主流文化。面对多样的社会文化,课程文化选择有探寻文化的普遍性与顺应文化的多元性两种思路,但都应以民主公平为原则,建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和而不同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课程改革的教学文化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需要适宜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研究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操作价值。传统教学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对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现代教学文化的特征则决定了其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是当前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养,将是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深层次理解和对育人目标的重要实现。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当地用数学文化的视角进行教学,把握数学文化的平与扬。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的文化阻隔及其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可以超越它所处的文化界域,但不能超越该文化的起点。课程改革必然要求课程与文化环境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但当二者的张力过大时,就会造成课程改革的文化阻隔。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存在着二者张力过大的嫌疑。为了消除课程改革的文化阻隔,应使课程改革适应于本土文化,应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应提倡多样化的课程改革模式,还应对社会文化与教学文化进行适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以课程设置的改革为标志的。在课程建设中课程文化起核心和引导作用。课程文化在理念上应体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目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目标上建设师生视域交融、共同参与、共享共生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田妍妍 《海外英语》2022,(17):106-107+114
《英美社会与文化》作为英语专业课程之一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英美社会与文化》课程评价体系不仅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该文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育为背景对《英美社会与文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进行了新的研究,基于其现状以及评价方式改革的理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向,以期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以及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家层面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8次。总体上来说,前7次课程改革过于注重传承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相对忽略。这次新课程改革,找到了实现这两种文化传承有机整合的途径和机制。在课程改革的文化观上,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在课程改革的方法论上,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进一步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后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承担着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过滤器”的作用;表征着主流文化阶层对课程资源的文化濡化活动,并起到了类似“社会安全阀”的防护网的作用。借助于对这几个角度的层层梳理,我们可以更丰富、更全面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社会功能,从而使课程改革的规划与实施和整个社会系统联系得更紧密,衔接得更协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教育传承文化、发展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了课程改革之基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深化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其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必须从文化的视野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营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注重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配套,塑造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教师文化建设,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以课程设置的改革为标志的.在课程建设中课程文化起核心和引导作用.课程文化在理念上应体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目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目标上建设师生视域交融、共同参与、共享共生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文化重建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因为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致力丁知识内容、课程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使命是力求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国际化等方面的文化冲突,构建新时期课程文化的框架,在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扩大文化视野,更新文化观念,使课程改革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重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变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课程变革之基础.课程文化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中的文化"、"课程的文化"与"变革文化",此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上的内在要求是形成一种"合作探究文化".传统的、控制的课程文化与新兴的、民主的课程文化间的冲突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前者与应试教育体系相适应,后者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文化冲突的过程即是一种文化适应、超越和创生的过程.只要坚持合作、探究的变革文化,民主的课程文化定会在我国课程领域诞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