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生产“模式3”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刻画和解析趋向于更高维度的结构复杂性、主体协同性和情境适应性等方面展开。为此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作为牵引,以多重螺旋创新模型作为切入视域,按照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演进脉络,分别对三重螺旋、四重螺旋和五重螺旋视域下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和系统综述。回顾发现,多重螺旋分析视域在其解析维度上的增加,是伴随研究者们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内外部运行机理,在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交互性方面认知程度的不断细致和加深而递增。三重螺旋作为经典的刻画模型,为解释在不同制度安排之下,大学、产业和政府这三类参与主体协同创新效率的差异性问题奠定了基础。四重螺旋作为三重螺旋的进阶展示,深刻揭示出螺旋动力中隐含的信任危机和民主约束,从而为高级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公众对于科学本身进行“后常规科学”的思考开辟出了制度反思的空间。五重螺旋则是在创新生态系统真正直面生态问题后的进阶反思,清楚回应了在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创新和可持续究竟该怎样实现协同这一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展望,建议在三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一是如何认识好“政府主导型”螺旋模式在创新生态系统演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借鉴,探索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本文分析了天津市近五年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报告,对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活动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三螺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创新系统理论.当前,国外对创新三重螺旋的研究口渐增多,影响日益广泛.在简要概述创新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创新三重螺旋研究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如对三重螺旋基本构造的新探讨、研究对象的扩展、应用的拓展、测量和检验等的研究,为我国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态势理论,基于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框架,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资本各要素与农业企业创新态势的关系。以2014—2019年上市农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五重螺旋知识资本各要素对农业企业创新态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资本与农业企业创新“态”与“势”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与创新之“态”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农业企业构建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知识资本体系、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解构为“技术基础联结-技术组织创新-技术应用转化”的螺旋过程,进而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2012—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发现:7年间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传递效率为0.372,并且各沿海省市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三螺旋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1949年至今的创新战略演进,得出政府创新的三元互动趋势、大学创新的科研与创业趋势、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趋势将成为中国创新战略的3条主线,并指出了创新战略多方参与机构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三螺旋创新模式下的全球学术界专利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专利计量方法,通过对全球学术界专利活动分析,得出中国大陆学术界专利申请量最多,高产学术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而核心专利全部集中在美国的结论.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中国大陆高校应提高专利质量并加强与产业合作,中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成军 《科学学研究》2006,24(2):315-320
本文对于国际学术界引起卓越反响的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理论,进行了知识集成和系统综述研究,给出三重螺旋创新系统理论及其相应研究的一些新近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开展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看作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认为其是一种以管理系统为中心的知识型组织结构,具有开放自由、共生演进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持续的输入、输出及反馈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总结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的五大特点:与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密切联动、与金融企业联系紧密、政策支撑体系健全以及能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并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为例,总结分析其积极围绕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注于高科技项目投资合作和孵化服务等创新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创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同行业竞争对手及产品服务的其他相关配套提供主体所构成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协商机制、声誉机制、信息披露和平台开放机制及信任机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几种治理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知识共享意愿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创新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视角考察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耦合作用关系,本质上是创新体系的生物学隐喻。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则是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第一,从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4个层面明确了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因子;第二,构建基于DEMATEL方法的关键驱动因子识别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第三,类比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过程,将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化期4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内关键驱动因子和集聚机制、扩散机制的作用机理,揭示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梳理美国政府关于无人机系统的系列通报和其他研究报告,基于三螺旋理论,从政府、大学和产业的角度剖析美国无人机发展的基本策略,分析3方面主体各自的角色和相互交叉、彼此协同的职能,构建三螺旋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关经验,对我国无人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严格说来,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均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理论架构,但已具有各自明显的研究范式特征。从理论源起开始,通过对二者在概念、分类、结构与机制等方面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得以深入澄清。而对其研究方法和未来走向的进一步探讨,更加深了对二者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分布式认知与知识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分布式认知理论与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探讨分布式认知理论对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