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引入GIS和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珠三角区域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分析促成集聚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以广佛、深圳为核心,以中山、珠海、惠州、东莞为重点,江门和肇庆为支撑的珠三角研发产业集聚格局已经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在珠三角区域形成重要集聚。在珠三角研发产业发展的空间演化过程中,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基础的作用也将长期影响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2.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4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于STIRPAT模型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由人文和自然因素共同导致,各区域大气污染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城市群大气污染关键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各城市群生态环境改善的相应政策建议,从根本上加强污染防治,加快构建环境优、绿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李红锦  李胜会 《软科学》2011,25(5):91-95
应用DEA模型,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人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交通网络密度等指标,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维度,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在高度开放背景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典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人地系统耦合的集成研究,以期为深入理解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适应性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彭中文  黄研 《软科学》2011,25(5):57-60
首先采用Ellison-Glaeser空间集聚指数计算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然后对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FDI和出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该产业进一步集聚;研发投入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较弱,而国有企业份额对其空间集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2011年长三角城市群16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知识密集度、实际使用外资、工业发展程度、信息技术、人口规模、政府规模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行业实证研究.结果是,工业发展程度和信息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密集度对除金融业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大;实际使用外资的影响与假设相反,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成反比;人口规模对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外的行业影响较大;政府规模只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微弱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与农业、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集聚现象更加普遍。集聚经济是促进制造业增长和布局调整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制造业正亟待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为研究制造业集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区位熵指标,测算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代表性制造业的集聚度,研究发现:2006—2016年期间,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水平总体上呈现为稳定且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核心城市的下降幅度更大。通过全局Moran’I指数的计算,发现长三角各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具有空间相关性。结合理论分析和相关检验结果,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扩大的市场规模和配套企业投资是影响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力数量已不再是影响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为此的政策建议是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技术和人力资本上增加投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墒指数、H指数以及空间基尼系数,从总体水平、区域视角和行业视角测度了我国服务业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水平、要素禀赋(人力资本)、地理位置以及工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集聚水平正相关,且对外开放水平、要素禀赋对服务业集聚水平作用最显著;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对服务业集聚水平也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干预能力则与服务业集聚水平负相关。最后提出了结论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创业投资的发展在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即区域集聚特性。国内外创业投资的发展都具有区域集聚性,通过对国内外创业投资集聚现状的分析,借助共生理论中的互惠共生理论,对创业投资集聚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创业投资弱集聚地区发展创业投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8)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珠江是我国流入南海的最大水系。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地理区位,使珠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我国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珠江流域上中游地区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下游是粤港澳大湾区。然而,受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珠江流域的上下游和东西部之间贫富差距巨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动力不足,局部区域面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系列挑战。为全面加强珠江流域生态保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议抓紧开展顶层设计与科学研究,形成以强化珠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为基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流域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型创业作为新的创业情境对传统创业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经济常态下的人工智能时代,系统化创业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KSFs)发生动态、交互与迭代变化。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场景,从271份大湾区样本中获得系统化创业过程全周期分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集,建立创业前期阶段因素集的多层次作用力递进结构模型,揭示系统化创业过程关键成功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创业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发生系统化改变,催生出组合内外部动因的新因素集。(2)系统化创业过程关键成功因素被细分和重构,凸显出因素间相互作用并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3)创业前期阶段的创业过程关键成功因素存在动态、交互与迭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申请专利计量信息为依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对大湾区11个城市协同技术创新的时序、技术领域、区域空间分布、协同主体等现状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对其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1)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呈持续增长态势,正逐渐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同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具有地域邻近特征。(3)各城市间协同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有所差异,新兴核心技术领域空间集聚效应越趋明显。(4)各城市应该结合技术创新优势,增强对创新技术研发的协作、吸收和转化,促进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不断生长、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了粮食安全、土地开发适宜性以及综合生存环境等不同条件约束下的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最大供给量与供给约束。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为(97.12~110.57)×104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30%~26.52%,其中尚未建设利用部分为(21.08~34.53)×104hm2。如果参照1997年~2004年各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的话,全区平均尚未建设利用的土地最多只能供给13年使用,其中珠海、佛山和中山只能供给3年~4年,深圳和东莞只能供给7年~8年,广州只能供给约13年;如果再考虑用地区域与供地区域可能不重叠的话,则土地可供时间更短,上述诸市很快将陷入无地可供的境地。惠州、肇庆和江门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3个可建设用地比较充裕的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并伴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将逐渐突显。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极限看土地供给,珠三角多数城市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匮乏。将来的发展必须从严控制土地供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土地供应门槛,提高建设用地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产业集群创新的相关要素,通过调研得到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以工业设计产业链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工业设计及其产业链的基本内涵,梳理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目前存在的设计产业链基础薄弱、产业链横纵向链接主体松散等问题,并分析芬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计产业链的发展进程.结合珠三角自身工业设计基础现状...  相似文献   

18.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又是珠三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总结分析国内外产业一体化的经验,探讨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机制,提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的布局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11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桥头堡,助力我国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本文选取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历年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构建成面板数据集。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析湾区区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将湾区划分成西湾、中湾、东湾和港澳湾。基于空间差异、空间自相关以及空间计量的分析理论与方法,借助GeoDa、ArcGIS和Stata数据分析软件,深层次地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