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IPAT和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自主创新、FDI和国际贸易等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1995—2012年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其中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GDP为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FDI能够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由于存在显著的负向空〖JP3〗间溢出效应,自主创新和进口对于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出口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地区R&D溢出与本地区经济增长和邻区经济问可能的相互作用,基于MRW(1992)的模型,加入空间变量,利用1997-2004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就研发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显示:省域R&D投入存在空间依赖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自邻近地区的研发投入每增加1%,本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约0.24%;来自邻近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每增加1%,本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约0.4%;来自邻近地区的高校及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每增加1%,本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约0.05%.邻近地区的研发活动对本地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知识溢出对中国省域知识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省域知识产出和投入要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综合考虑知识产出和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改进的知识生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通过LM和Wald检验确定空间Durbin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国省域知识生产活动。通过研究发现,知识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活动人员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和FDI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并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省域知识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驱动机制,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减排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意味着某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不仅受到邻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冲击,还受到各省区之间结构性差异的冲击,这种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各省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其他未纳入模型中的空间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两者碳减排作用的估计会有偏误.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华  周德群 《科研管理》2012,33(1):10-18,26
本文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测度2000-2007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效率具周期性波动演化特点;东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省域,西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快,赶上并超过了中部省域;西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具有绝对和条件收敛特征;全国和东中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条件收敛显著,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考察期内工业结构、对外开放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正影响效应,而政府影响力具有负向作用。研究结果为国家及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政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制定节能减耗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现实差距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径转变问题,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创新价值链的产出视角出发构建C-D生产效率函数,对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整体上出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显著的集群趋势;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存在着绝对收敛而且存在条件收敛,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陈修德  梁彤缨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98-1205
以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不考虑/考虑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PF)模型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与最终产出效率进行测算,进而加以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影响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与效率前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以前研发的最终产出效率高于中间产出效率,而2003年以后结果正好相反;(2)在不考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普遍被低估;(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机理进行分析,利用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从区域层面上看,东、中、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拉动作用,而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关注区域间物流能源效率空间关系,以我国30个省份为对象,从全要素角度考虑碳约束下物流能源效率,将物流碳排放与物流资本、能耗和劳动力联系起来,利用其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其能源效率;并从整体空间关联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能源效率的时空关联演变特征,构建二次指派程序模型实证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个省份物流能源效率整体网络结构基本稳定,省域之间已形成了良好的可达性,2005-2019年间物流能源网络效率均在0.648~0.717之间浮动,网络层级从2005年的0.475下降到2019年的0.437;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及浙江处于网络的中心并起着主导性作用;整体空间网络可划分为双向溢出、净受益、净溢出和经纪人四大功能板块,其中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省份均担任着净溢出的角色;经济发展、城镇化率、科研发展投入以及环境建设投资与物流能源效率空间关联呈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对空间关联影响不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挥发达地区的资本和技术辐射作用和加强区域间物流能效协同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索工业用电效率提升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前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省份1995—2016年间的工业用电效率值。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检验和莫兰散点图分析发现,中国工业用电效率值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Tobit模型实证分析知识溢出、人均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作用发现,知识溢出对工业用电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人均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工业用电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电力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用电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4所“985工程”和9所非“985工程”高校2000-2009年间的科技统计年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面板模型系统分析研究高校科研综合投入(R&D人力和R&D经费)对于高校科研成果(论文和专著)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人力投入增加对论文产出增加和专著出版的影响较大,而对于三大检索系统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较小;R&D经费投入的增加对于科技论文,特别是三大检索系统发表论文的产出影响较大,而对专著出版的影响相对较小;综合投入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的科研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结果对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及高校制订科技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海  吴振荣 《软科学》2012,(3):72-77
利用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08年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与规模效率相比,纯技术效率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增长贡献更大;(2)中国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规模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并不明显;(3)本地市场效应与城市化经济是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改进的两大动力,并且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赵金金 《软科学》2016,(10):53-57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旅游经济自身特性,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是最佳研究模型;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内生技术、制度质量驱动型;旅游资源禀赋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的"截流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的负向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旅游专利数、地区价格水平的作用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以及区域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应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运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对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修正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城市化模型和交易效率理论为基础,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交易效率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效率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医疗卫生和教育发展状况是交易效率指标中决定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会促进保险业的发展.然而,寿险业与非寿险业性质不同,差异较大.通过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寿险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单独做实证分析,考察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异同对国内不同省份寿险业发展的实际影响.采用国内最新的省际数据,经过平稳性检验、模型形式选择、参数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等规范的计量步骤后,得到稳健的回归结果.定量揭示了经济增长对于国内寿险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和区域性因素对寿险业的不同影响.根据此结果,向全国和区域寿险公司、中央和地方政府、保险监管机构提出经营管理、宏观调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建议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更好地促进经济与寿险行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研发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最大;静态空间模型对空间溢出效应产生过高估计,动态空间模型由于分离出了前期相关因素对本期的影响,使得估计结果得以部分矫正。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RD效率研究中存在2个问题:忽略RD过程内部生产结构;仅仅使用相对有效性作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因变量。在考虑RD过程内部结构的同时,综合运用并联DEA模型、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3种方法,计算具有时序上可比的Luenberger RD生产率变化指数,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对影响RD效率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份的RD效率普遍在稳步提升,且RD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企业已经成为了RD过程的主体,企业RD效率的提升对总过程RD效率提升的贡献最大。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和金融服务对RD活动的支持(金融环境)是对RD效率提升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考察了R&D人员的流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利用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对R&D人员流动测度基础上,应用Moran I指数考察R&D人员流动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R&D人员流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各种区域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人员的区域流动规模庞大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高—高”聚集的R&D人员流动态势,而西部地区则处于R&D人员流动“低—低”聚集分布的洼地;工资、消费、就业等物质财富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技术创新水平、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环境质量等区域发展特征对R&D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