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项目立项到成果转化成功形成产业并产生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很多环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既有体制、政策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每个参与人自身的原因。从人的角度分析了政府、高校、企业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各个密切相关的环节中的领导者和科技人员存在的影响转化率的因素,针对影响成果转化率人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5月27日报道《调查显示中国专利平均实施率达70%》,其中大专院校的实施率为33.9%,如此高的实施率令人惊讶。而在同一天的报纸上另一篇报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在何方》却说,我国高校成果转化率平均不到2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也许数据的统计方法不同会有很大的出入,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本文试图阐述的是一个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专利的转化率。两篇报道中提到了三个概念:实施率、转化率、产业化率,这三个概念并没有看到权威的解释,也不好妄断慨念的差异,本文使用转化率这个概念。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在此对转化做一个简单直观的界定——本文所指转化包括自己实施,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实施应当是批量生产专利产品,或者批量使用在产品上或者实际用于产品生产线上,不包括产品的小试或者中试。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三要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技成果转化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认为应该在国家正在建设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加强三方面工作:从技术、市场和潜在成果爱让方等方面分析科研项目立项的合理性;通过特派转让专员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等加强成果转化后的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5.
6.
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立法建设的不完善。立法不足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我国亟需通过对西方先进国家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立法的研究和借鉴,加快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方面的立法建设,为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医药专利转化率偏低,迫切需要得到提升。应从观念、制度及执法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改变"重申报、轻转化"的观念,通过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优化和建立质押等融资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措施促进中医药专利的转化;此外还要加强对专利侵权的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人才集聚和知识集聚的地方,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科技投入在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数量成快速增长趋势,然专利成果转化数量并不尽人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抽样数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高校惯性价值观对专利转化的影响,高校职称评审政策导向对专利转化所产生的影响,高校专利的价值判断对转化的影响,高校专利与产业关联度对专利转化的影响,国家专利政策性导向对高校专利转化所产生的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校专利转化所产生的影响,市场技术中介服务能力对高校专利转化的影响等七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专利转化所受的制约因素,并从高校、政府、市场技术中介、企业四方联动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院校存在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产生这个情况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提高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专利法律状态进行调研,阐述法律状态的定义、作用及其分类体系。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国际分类号(IPC)对申请量、授权率、授权时间、存活率、失效原因、终止时间、技术转化率、专利寿命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专利的保护和转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方视角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供方参与主体的不同将技术转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技术模式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国内两种技术转移新模式,以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开展技术转移。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技术转移经验,指出新形势下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向中国的技术转移——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重点人物访谈研究了德国大众向中国转移技术的背景、转移过程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转移的结果、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的经济调整政策等因素对于技术转移具有重要影响;(2)德国大众向中国转移技术产生了“合资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滚雪球效应;(3)国家关锐政策和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与组织措施以及有关政策有力地加速了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4)以合作双方当初的战略目标来衡量,德国大众向中国的技术转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为客观判断我国技术转移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及改进技术转移体系过程管理,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评估体系,以此分析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进展、形成的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在借鉴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内外技术转移监测评价相关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特点,兼顾定量定性指标,研究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组织实施、基础架构、实施绩效、转移通道和支撑保障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并给出具体评估方式方法。评估实践发现,所提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和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实效评估。最后提出国家和地方要做好技术转移体系评估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各类评估试点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智  李加胜 《科技广场》2012,(7):188-191
知识转移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和关键因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移方式决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不同模式。本文按照知识转移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知识主导下的技术转让与协作服务模式、显隐知识共同协作下的共建实体模式、隐性知识主导下的联盟一体化集成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分析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的发展现状,剖析高校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面临的机制体制障碍。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及实现路径,构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协同创新模型,完善高校技术转移生态体系,打通高校技术转移生态链条。提出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发展对策,为提升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技术合同成交额为研究指标,首先总体分析我国技术交易发展态势以及四技合同成交额增长情况,并具体分析30个省份的技术交易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技术交易发达或增长快速地区作为发展样本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技术交易已形成了以技术服务为首,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紧随其后的梯次发展格局;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院所的职称导向对技术交易影响较大。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该文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01—2008年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的贡献率作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存量迅猛增长,但其贡献率仍远远低于物资资本存量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江西省科技人力资源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名  王茤祥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4):132-139
目前缺乏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理论视角研究技术转移发展对策,为此,系统分析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运动机理、构成要素与过程等4个本质维度,以及利益性、势差性和重复性等3个特征维度,比较研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转移发展实践。研究显示,美日韩政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案、法律和计划等,保护有关参与者利益,制约技术转移的无限制重复;长期稳定的较高水平R&D投入产生大量可供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并在国家宏观层面整合的科研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技术转移势差;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商业孵化器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多主体联合,驱动技术转移运动。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技术转移逻辑框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与制度创新等推动中国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通过构建科学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多元协同的技术转化机制和全面流畅的中介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技术在民用部门的扩散,推动了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结合美国实践的成功要素及实际国情,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激活科研人员企业家精神、构建多元化科技转化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交流以及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六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国防科技民用转化,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揭示全球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为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基于近10年的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态势、区域竞争力、研发机构实力、热点研究领域等角度揭示全球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的研究进展。近10年中国光纤激光器专利技术高速发展,产业前景广阔,但研发机构整体缺乏海外布局意识;高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特种光纤、光纤耦合技术、光纤激光加工技术是当前光纤激光器技术研发热点,未来可重点关注超快激光光速合成、光纤激光非线性效应调控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动向;产业上游核心元器件的研发能力不足,光纤介质、高功率泵浦源芯片、高功率光纤光栅等核心元器件技术壁垒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