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卞志昕 《现代情报》2014,34(5):98-101
在竞争时代,与竞争相对的合作越来越受关注。专利情报作为公众方便获取,且具有技术性和公正性的大数据信息,在寻找合作伙伴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将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发现候选合作伙伴、评估候选合作伙伴和确定最终合作伙伴。其中,可应用专利分析的多种方法以及多种专利查新,这些方法贯穿于3个过程中。最后,构建了专利信息方法寻找合作伙伴的通用流程,其将对企业寻找合作伙伴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作创新是提高供需网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供需网合作创新伙伴选择中存在的诸多难以量化的不确定因素问题,根据供需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从知识、技术、资金、文化、信息和信任6个方面建立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指标进行熵权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候选合作伙伴与最优合作理想解的距离确定候选合作伙伴。工程实例的应用结果初步验证了企业技术创新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熵权综合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SDN网络结构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其节点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独特模式,及供需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在Web的动态环境下,有效利用Web挖掘技术来搜索合作伙伴企业的信息将有助于SDN企业发展,Web挖掘结果将辅助支持SDN企业决策者制定供需合作伙伴决策,以达到减少合作成本、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世玉  王伟  张浩 《情报科学》2021,39(6):92-96
【目的/意义】构建企业专利威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完善专利威胁预警理论,为企业参与专利威胁预警工作 提供理论支撑。【目的/意义】从影响企业专利威胁形成的技术研发人员因素出发,确定评估维度,构建企业专利威 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分析其预警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构建的企业专利威胁预警 的“卡带”模型可以指导企业从技术研发人员角度对企业在各项技术领域中所面临的专利威胁进行评估,有助于实 现对企业专利威胁进行更为有效的识别与预警。【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HCM理论框架为基础,从 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维持时间3个维度对企业专利威胁进行评估,进而构建企业专利威 胁预警的概念模型。研究局限主要表现在对于相对技术研发能力维度的测度主要采用的是技术研发人员的专利 申请数量,尚未从专利申请质量角度对该评估维度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5.
技术的进步是煤炭行业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我国洁净煤技术的整体现状和研发方向,本研究借助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法从申请趋势、来源机构、地域分布层面对我国洁净煤技术的研发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文本分析方法,对专利文本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建立LDA主题模型以挖掘洁净煤技术研发的热点方向。研究发现:我国洁净煤技术专利申请呈上升趋势;来源机构以行业龙头企业居多;除东部发达省份外,一些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的相关技术研发也较为活跃;研发热点集中在煤制油技术、清洁能源制备、废水处理、循环发电、分级转化、烟气除硫。最后从深化煤炭领域产学研合作、加强省份之间跨地域合作、优化热点技术的专利研发布局等方面为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技术多样性逐渐标准化成为企业研发的关键目标,基于标准和专利的潜在关联识别企业研发方向可以降低企业研发不确定性,实现技术集成转化。[研究方法]提出一个以标准和专利数据为依据,集成标准文本及非文本信息解决研发方向识别问题的新方法。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识别标准和专利信息,基于关键词向量链路预测模型寻找标准和专利的映射关系,构建关键词创新性评价模型,并对空白点进行综合评价,识别与评估研发方向,最后以远程医疗产业标准和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远程医疗产业识别出9个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相似性的标准空白点,通过进一步筛选过滤,最终确定的技术研发方向为: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电子健康记录和在线咨询技术,基于5G和健康关怀技术的远程医疗护理技术,国际知名行业报告研究内容有力支撑了该识别结果。实证研究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标准和专利之间的链接关系,集成标准文本及非文本信息可以进一步提升研发方向识别的效益,同时可以为产业整体创新发展和相关技术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现有的专利技术挖掘方法与经验,以产品功能结构框架中的关键技术为聚焦点,结合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创新方法(TRIZ),提出一种功能分解—技术优化的专利技术挖掘模型,总结借鉴专利挖掘实践案例,剖析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通过分析TRIZ理论,构建专利挖掘模型框架,解析专利挖掘实践案例,为电子信息行业技术研发人员专利挖掘布局工作提供实践参考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标准馆,以汽车产业1985年-2010年协作研发网络中所有3800家企业申请的专利及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协作研发网络关系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研究发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强度与关系广度均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关系广度比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更直接;技术多元化中介于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企业的弱相关多元化中介于关系广度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而关系强度则通过强相关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研究还发现,企业进行强相关多元化有利于其在技术标准制定中获得主导者优势,而进行弱相关多元化则更利于其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跟随者,获取更多领域标准制定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9):9-13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2000~2011年专利合作网络中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组织冗余在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创新绩效,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拥有较多已吸收冗余时更为显著;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企业未吸收冗余正向调节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嘉宝莉化工集团为例,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文献回顾建立了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结合嘉宝莉化工集团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其技术能力的演化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能力演化视角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它们的互动关系体现为替代——互补——替代的三阶段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认为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对于母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汽车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海外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将获取的国际资源转化为专利数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但对专利质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因国内政策支持反而会受到东道国的某些限制,从而抑制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当企业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企业可以采用并购海外技术先进型企业并在并购企业所在地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专利申请及R&D经费支出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月仙  方曙 《情报科学》2006,24(9):1419-1424
文章对1991—2003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情况及国家R&D经费支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在科技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明专利申请量小、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太少等。研究了我国R&D经费支出中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经费投入之和与专利申请量的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48.607X+23693.35,即专利申请量随着应用、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文章最后就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萍 《科研管理》2021,42(8):184-191
本文使用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许可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倍差法考察了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与自身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存在显著的自选择效应,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选择对外许可其专利使用权的可能性越大;控制自选择效应后,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行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长期促进作用。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研究发现,高、低技术产业企业的专利许可行为对其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分别有长、短期促进作用,中技术产业企业的许可行为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Motives to pat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German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tent upsurge, we first analyse the role of patenting and alternative instruments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ed on a sample of German companies active in patenting. In a second step, we investigate the motives to patent, considering sector and company size effects. We find that company size matters, both for the importance of instruments and the motives to patent. Especially important are the new strategic motives to patent, like using patents to improve a company's own position in negotiations with partners, licensees and the financial sector, or to use patents as incentives for R&D personnel 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these correlate positively with company size. We derive some possible challenges for future patent policies from these insights.  相似文献   

15.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保护领先技术是现代创新型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企业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了研发投入、创新外包对于企业技术保护策略的影响。本研究将技术保护策略区分为维持先发、互补性资产组合与知识产权保护三类,将研发投入分解为研发强度与研发周期,依研发组织形式区分创新一体化与创新外包,实证结果发现:(1)研发强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维持先发及知识产权的方式来保护技术,研发周期长的企业倾向于通过知识产权尤其是申请专利的方式来保护技术;(2)实现创新一体化的企业更倾向于综合采用维持先发、互补性资产组合及知识产权三种保护策略,实施创新外包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互补性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技术保护;进一步细分创新外包程度发现, 随着外包程度的增加,企业会减少对维持先发、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使用,增加对互补性资产组合保护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产生的技术创新绩效。选取2004-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并购行为产生正向技术创新效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总专利申请量影响不稳健;随着公司并购经验的积累,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购技术绩效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出现异质性,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更高。  相似文献   

18.
包月红  赵芝俊 《科研管理》2019,40(12):163-171
摘要: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保护和激励私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77家农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研究了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农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护政策并未促进私人农业研发投入或者提高私人研发投入强度,而加计扣除政策则显著提高了私人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通过设置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的交互项,发现专利保护的增强削弱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溢入效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广度和强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包月红  赵芝俊 《科研管理》2006,40(12):163-171
摘要: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保护和激励私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77家农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研究了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农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护政策并未促进私人农业研发投入或者提高私人研发投入强度,而加计扣除政策则显著提高了私人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通过设置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的交互项,发现专利保护的增强削弱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溢入效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广度和强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