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暧昧是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该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日常会话中人称代词的省略。特别是第一人称。日语会话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受到文末表达的限制的,也就是说,在句子中即使不出现人称代词,我们也可以根据文末表达来判断出该句的主语是第几人称。本文就试从其中的一类文末表达方式即感情形容词来分析人称代词被省略的原因,及对人称的限制,进而揭示日语会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日语人称代词数量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用法复杂,做到因人、因场合、因说话对象的不同,正确区别准确使用,这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从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中,亦可体会日本社会的语言生活及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体会日本社会的男女地位尊卑、内外意识的强烈。正确使用日语人称代词,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日语的独特之处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粗略分析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日语人称代词数量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用法复杂,做到因人、因场合、因说话对象的不同,正确区别准确使用,这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从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中,亦可体会日本社会的语言生活及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体会日本社会的男女地位尊卑、内外意识的强烈。正确使用日语人称代词,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日语的独特之处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粗略分析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的人称代词数量丰富、使用频率低是日语语言的一大特点.主语的人称代词经常受各种限制而呈隐匿状态.但人称代词除了作主语,亦会充当宾语成分.本文主要从语气的角度,以仁田义雄的理论为基础对日语中人称代词做宾语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祈使、表抒、陈述等语气对宾语人称代词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日语的人称代词在形态、用法等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日语里人称代词有谦称和尊称、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等语用上的差别,日常生活口语和正式场合用语有很大区别,其复杂程度要比汉语高得多。作者对关于日语教学中人称代词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人称代词称谓语"我""你(您)""他(她)",基本上可以无差别地使用,且使用频率极高。与汉语相比,日语人称代词相对比较复杂,种类繁多而使用率低,并依据上下关系、亲疏和内外关系采用不同的人称代词。而且,日语人称代词经常省略。日语的学习必须要系统认识日语的人称代词,特别是需要系统掌握日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很多语言一般都会使用人称代词来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相比之下,日语却不太使用“私”、“ちなた”等这样的人称代词,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那么,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在什么情况下会隐匿,又为什么隐匿呢?本文将从敬语、授受关系、被动语态等方面探讨日语人称代词的隐匿情况,并从表达恭敬、避免误会与重复、缓和语气等方面考察人称代词隐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陆娟 《考试周刊》2009,(20):40-41
汉语人称代词少而使用率高,日语的人称代词多而使用率低。日语的句子在很多情况下会省略人称代词,这样的句子汉译时,汉语应该遵守自己的习惯,不能将日语的习惯说法套在本国语言上,必须处理好人称代词。本文将通过对比探究如何处理省略了人称主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相信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人称代词都是重点,但日语人称代词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词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滥用的现象,特别是第一人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省略用法即内在性认识不够、把握不到位。本文试从语言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分析“私”内在性的表现,考察第一人称词的内在性的特点,从而揭示第一人称词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体系中,人称代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不同的人称代词来指称自己、听说者以及话语中涉及的人物。在语言和文化各异的情况下,人们用来表达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方法也不一样。日语和中文的人称代词的演变过程、使用频率以及文化特征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中日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以汉语中指示功能弱化了的"这/那"在日语中的翻译情况为重点,通过分析大量的例句发现,当指示代词的指示功能发生弱化时,"这/那"与人称代词以及表示人名、地名、时间的名词一起同时指代同一对象时,就形成双重指示:"这么/那么"和副词同时修饰和限制数量词,形成双重修饰;而这与日语指示代词难以对应。这种研究为解决日语教学中日语学习者对于指示代词的误用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越南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算是一大难点。由于越南语人称代词没有类似汉语中绝对中性的人称代词"你""我""他/她",致使中国学生常常无法恰当地使用越南语人称代词,给日常学习生活、交流交际甚至实际工作带来不少的困扰。结合教学经验,对中国学生学习和使用越南语人称代词常犯的偏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纠正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日语初学者,往往受汉语的影响,在日汉句子互译过程中多译或漏译第一,二,三人称助词.人称代词看似简单,但由于中、日两国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等影响,在其使用上还是有很大不同.其中人称省略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征,此现象与日本地理位置,民族单一及日本人的审美和集体意识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用语的性别差异,是日语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主要是从词汇方面阐述日语在使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差异在人称代词、感叹词和终助词上的表现,同时也要看到日语性别差异的缩小趋势,才能更好地学习日语和日本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李会珍 《考试周刊》2009,(18):207-208
世界上每个国家,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语言都有所不同。日语是男女性用语差异较大的一种语言。其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语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日语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不同。日语中男女性对于人称代词的使用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感叹词和终助词的使用男女也有明显的区别。另外,不管是在古代日语还是现代日语中,女性都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敬语。日本历史上还有一种“女房词”,是在宫中服务的女官们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其中大多数已经不被使用,但是也有很多流传到今天,不仅被女性广为使用,还被男性所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诗中的人称代词多为隐性人称代词,而英语中人称代词则需要明示。由此,人称代词的翻译成了汉诗英译中译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人称代词的分类——即显性人称代词和隐性人称代词,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汉诗英译中对人称代词的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汉诗中显性人称代词的翻译,其本质是进行符码转换;而对于隐性人称代词的翻译,译者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寻找最佳关联,以推导出具体的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以及语言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口语和英语在代词的使用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口语代词多,使用频率低;英语代词少却必不可少。这样的差异就导致了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特别是在口译英的过程中,要根据日本人的语言习惯,仔细解读日语中大量“潜在的”人称或物主代词,在译成英语时把它们快速、准确地补充出来,译成合乎英语语言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日本语的显著特征之一,即在于人称代词数量繁多,独具体系。本文通过选择大量的实用例证,通过日本语人称代词的实例应用与文本分析,透视人称代词的内涵来阐述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who(又作关系代词)存在格的重叠现象。格重叠的合理性既可以从所属语体正式程度得到解释,同时也应该结合该代词所依附的语境来考察。格重叠的偏向表现为在主格、宾格合用场合下,人称代词宾格取代主格,who大举取代whom的宾格功能,而在日常口语中格重叠呈现一种泛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有"コ?ソ?ア"三个系列指示代词,汉语中只有"这/那"两个系列。以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为例,分析中日指示代词的不同语义功能,并举例说明"ソ"系指示代词在现场指示、文脉指示、时间指示中与汉语指示词的使用差异,以此得出中日指示代词互译时,不能仅采用固定的对应指示,而需要根据"ソ"的语义特征,灵活翻译为脱离指示域的人称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