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是以前语言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是对传统语言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它试图解释语言形式的认知,可以说认知语言学是目前研究者最新的,最具有创见的语言理论。本文简述认知语言学概况,主要论认知语言学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认知语言学长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五项主要研究题目,三项主要语言观以及其语言方法论简明而详细,易懂得方法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认知学派的理念进入中国,语言符号象似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中国研究者的关注.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形式与结构的研究,是对语言现象微观的研究.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距离象似性,数量相似性和顺序象似性。应用此理论,对英语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举世闻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哲学家,早期的布鲁纳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问题,形成了他的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获得理论,进而形成了他的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认知语境论。20世纪后期,布鲁纳在研究了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后,转变了他的思考方式,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实现了语言认知的文化心理学转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语境论。  相似文献   

5.
付翃 《文教资料》2008,(20):39-41
已有的研究论述了两学派形成所依据的不同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理论以及在语义研究和研究途径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认知语言学与TG语言学在关于语言的本源、语言研究的方法、内容及共性与差异性何为重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异之处.两者在诸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认知语言学在与TG学派决裂的同时,也继承了后者反对行为主义的语言观,TG对语言与认知密切关系的看法和对语言进行解释性研究等方面的合理观点和成分成为认知语言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类语言学也被称为语言人类学,形成于20世纪初。就研究方法而言,其理论核心是用人类学研究方法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从而探究语言作为交际手段的核心特征。本文以社会历史背景为出发点,简明介绍了人类语言学代表人物并简述了其主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鉴于语块的普遍性和加工优势,语块已成为21世纪国外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相关语言学研究思想和期刊文献进行历时梳理和阐释,本文发现:语块已走出语言系统的边缘化状态,上升到核心位置。基于短语学的研究思想为语块的后期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领域内"基于使用"的构式语法理论拓展了语块的研究深度和应用价值,语料库语言学更新了语块的研究路径,推动了语块研究方法从自上而下的基于"语言能力"转向自下而上的基于"语言表现"。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将成为语块的未来研究趋势,认知加工实验研究及概率学习有望成为语块的研究热点,推动了现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中的认知革命带来了语言研究方法的更新,一方面人们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为语义结构是人们在经验世界中形成的认知范畴的映射。语义范畴既是语言问题又是认知问题,涉及符号、人脑、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范畴化就是人脑利用语言符号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本文试图从范畴化的理据一象似性、范畴的类典型理论以及范畴化的认知工具——隐喻三个方面来揭示语言现象中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这一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表现的学科始终有着探索发现人类心智及语言能力的需求和愿望。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是机器语言与自然语言相互助益而又相互博弈的历程。人工智能以程序语言为工具,程序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的简化版本。在语言问题的探索上,语言学与人工智能两个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出发,推动了对于人类语言的认识。近几十年来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成长为庞然大物。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它无处不在的技术和产品,而且也在于人工智能所倡导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当代语言学无疑会受到这一思潮的冲击,而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坚持搜集一手语料的研究初衷,并借助大数据思路和现代科学手段,结合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跨学科的探索思路,是语言学研究者今后需要关心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1.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哲学出现的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根本性的多方位的深刻影响:促进了语言学研究语形、语义、语用三大分支领域和分析框架的形成,对陈述、指称理论的形成,当代语用学的建立,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英汉例证对比与分析的方式讨论了词汇化、范畴化、概念化、隐喻和转喻以及语用推理等认知语义学中的中心话题.该书概述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并结合实例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语言研究者、语言教师、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等了解当代认知语义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隐喻作为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该书中得以详细讲述与呈现.  相似文献   

14.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同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两门新兴学科。着重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在其理论研究中对认知语言学的吸纳、修正与重组,从而使认知语言学家从文化性认知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语言,也使语言人类学家从认知科学的维度来审视语言和文化,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学理论学习者的角度梳理了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的三大假设、研究方法以及五个发展阶段,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叙述,并阐述了认知语言学与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将语言研究与人类认知相联系,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是近些年来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象征性理论、基于使用理论、隐喻理论、涉身体验理论这五个方面入手,对外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之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检索刊登在中国知网上有关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的文献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概念隐喻这一理论的研究逐渐向跨学科跨语言多向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对2009-2019年概念隐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兴起以来,不断有中国学者介绍和运用相关理论,其间沈家煊先生在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的很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综述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旨在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的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相关知识是学习者们积极主动构建而来的,语言知识的习得主要还是在于学习者所处的环境以及学习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在于学习者先天的语言天赋。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探讨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儿童语言习得的方式和机制,并从社会文化途径、模仿学习途径、类比与结构映射途径等方面具体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下儿童语言系统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宋文 《现代语文》2006,(8):27-28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作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