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孔宪金 《江西教育》2006,(14):53-54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就是人才的主体性特征的展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落实其主体地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政治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广大教师都在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尝试。但是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创造和谐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教学目  相似文献   

5.
6.
王正卫 《成才之路》2012,(31):19-19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原则,解读新课标,可以知道新课程要求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选择与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及对教师教学的“以学论教”的评价等方面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今教师的职责已不只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就以生物课堂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专业知识通俗化,找准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只要让学生想学你这门课,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是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的呢?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首先是把高深莫测,艰涩难懂的生物知识同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面结合起来,用简单通俗的生活语言,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探讨生物知识的殿堂。其次,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用处,以及与国家…  相似文献   

9.
陈铭 《广东教育》2006,(2):31-31
目前,语文教学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从而学习心理疲软,课堂上倦息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面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语文教学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从而学习心理疲软,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面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尊重学生个性,引发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尊重教育规律,深入研究如何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谈了几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 ,这一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 ,才能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素质。同时教师如何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主要标志是能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功在课前 ,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就可以在宽松愉快而情绪高昂的心理条件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产生较稳定的情感 ,进行积极的思维 ,从而促进想像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①教学前吃透学生的底子,确定方法,研究因材施教的措施,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②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主体。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不拘一格,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使我们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呢?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创新,利用设立思维情景,充分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空,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有关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先决条件。中学历史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教师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激活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着力培养其发散思维。通过指导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毅力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简立志 《考试周刊》2013,(39):124-125
确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学走进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以往及现阶段的教学实际中,存在与此要求不相适应的许多情况。教师要分析原因并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姣 《学周刊C版》2014,(2):207-207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将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改造教育者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与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主体性缺失是教育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