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诸多方面,受着多种因素影响和许多条件制约,所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点也不过分。现在离高考愈来愈近,填报志愿也迫在眉睫。考生急,家长更急。而对志愿填报,许多考生和家长还一头雾水,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那么,如何选报志愿才比较科学、合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考生的理想和愿望?填报志愿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刊为此走访并整理出了多位在招生战线的权威人士和专家的一些经验之谈,考生及家长不妨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2.
个案一四川——理科考生甲,今年高考成绩总分为532分,所报本科一批的学校志愿是:一志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志愿填报的是四川大学,三志愿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其三志愿的专业志愿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建筑学。录取时,该考生的成绩没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调档线,所以第一志愿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志愿的填报,是考生面临的一道难题,常有考生、家长苦思数日,填报时仍不得要领。笔者从事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十多年,每年都看到有一些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未能如愿,为之痛惜。考生所填志愿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能否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每年高考咨询中,是否接收第二志愿恐怕是家长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多高校明确表示接收第二志愿,但实际录取中,第二志愿考生的比例较小。为了使高分考生在冲击全国一流名牌大学没有后顾之忧,一些高校专门拿出计划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5,(6):45-46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本刊收到很多考生和家长的来信,其中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志愿填报。为了让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能够得以解答,本期我们特邀几位高校招办主任,在这里与读进行“一对一对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3,(10):40-40
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总免不了听到一些关于对“落榜”考生的叹息。在每年的落榜生中,由于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占相当的比重。为了让考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志愿填报在录取中的作用,并掌握科学填报志愿的方法,我们将从本期开始,每期选择刊出今年各地在志愿填报上具有典型性的个例(包括失败和成功的案例,并交叉刊载),同时给以评析。我们的初衷只有一个:为了更多考生提高高考志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考生报考而言,只有知悉志愿梯度,方能科学填报志愿,从而降低落选的风险。志愿的梯度排列堪称一个“重头戏”。  相似文献   

8.
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愿望。志愿填得好,可以增加被高校录取的可能性;志愿填报得不合理,即使达到录取分数线,也有可能落选。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尽量减少风险呢?考生填报的志愿是否合理,梯度排列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省2007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好院校与专业志愿,关系到每个考生能否顺利地被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和专业。随着高考志愿填报日期的临近,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已成为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200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最主要的依据,《2007年在辽宁省招生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是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了解招生院校录取规则,办学性质等相关信息的最重要资料。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填报好高考志愿,省招考办副主任于涛同志.就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志愿设置、填报志愿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历年因志愿填报不当而导致的高分落榜、高分低就等不在少数,令考生、家长、高校和招考部门痛惜不已。在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高考水平的充分发挥对考生来说是取胜基础的“正兵”的话,那么高考志愿的理性填报则将是后发制胜的“奇兵”。本文拟与考生朋友们谈谈志愿填报的原则与经验,希望考生朋友们在2004年的高考录取中能够准确把握,增加成功机会,减少失误几率,迈出人生发展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如何在高考填报志愿中准确填报院校与专业志愿,是广大考生的理想和愿望。能否科学、合理、准确地填报好高考志愿,关系到每个考生能否顺利地被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和专业。随着高考日期的日益临近,填报高考志愿已成为广大考生、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省招考办公布的《200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和《2005年在辽宁省招生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主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填报好高考志愿,本刊邀请了省招考办副主任于涛同志就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填报志愿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考志愿填报,高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认真搜集、研究以往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误的典型个案,作为考生借鉴的宝贵材料,并综合各方面情况,指导考生科学预测,准确定位,填好志愿。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然而,最让考生和家长牵肠挂肚的还是高考志愿填报。今年,我们注意到,考生志愿填报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均实行了考后填报志愿。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高考后在没有看到准确考分的时候,如何进行科学的估分,已经成为困扰考生填报志愿的一只“拦路虎”。本刊近来也接到不少考生、家长的反映,他们用打电话,致信函、甚至亲自登门等方式纷纷向本刊编辑部咨询如何在考后进行估分填报志愿等相关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地约请国内一些重点中学、一些多年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班主任、阅卷老师撰写指导章或对他们进行采访,请他们从考生临场发挥、高考评卷、不同考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讲,实力和机遇显得同等重要。如何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避免失误,不仅是困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一大难题,也是成功驾驭机遇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里,笔根据自己近几年从事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仅就高校招生录取“退档”这一角度,粗浅地谈一谈考生应如何有效地规避志愿填报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为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高校在招生工作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录取将本校作为第二志愿填报的考生。这条“政策”加重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负担和填报难度。笔者将考生填报志愿和学校录取考生的过程视为一种多方参与的博弈,进而分析了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各方的战略空间、选择和受益情况,对这项“政策”做出了“对考生无益,对学校利弊并存,且长期来看弊大于利”的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高考志愿填报都是一次重要的选择。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的填报志愿?科学填报志愿的依据是什么?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经验,就志愿选择和填报的技巧性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广大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6月7、8、9三天举行。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填报志愿已成为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能否科学、合理地填报好高考志愿,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地被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和专业。  相似文献   

18.
清晖 《教育与职业》2005,(22):74-75
与以前不一样,今年北京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再需要填写“是否服从调配”。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调剂办法。按照新的调剂办法,录取高校将按每个批次的顺序志愿进行录取工作,录取完成之后再公布剩余计划,重新征求考生志愿,即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后,达到分数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和相关媒体查询本批次剩余招生计划的信息,填报剩余招生计划的志愿。  相似文献   

19.
揭开平行志愿的神秘面纱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先对考生的投档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并由计算机逐个检索考生所填的A、B、C或A、B、C、D、E院校志愿.如果考生的投档分数达到志愿中所有院校的条件,则只投考生的A志愿;如果考生有两个志愿符合院校的投档条件,则只投前面的那个志愿:如果考生分数不符合所有填报院校志愿的投档条件,则不投档.如投到某所院校后因故被退档,不再补投到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只能参加征求志愿投档.只有当上一位考生的3个或5个志愿检索完毕后,才对下一位考生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20.
每年,在各个批次的录取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上某批次控制线的考生落榜,究其原因,除了一些是填报志愿的方法不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陈旧和对学校认识有误.这里,从几个专科志愿案例的成败中,就可以看出我们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容易出现的"另类"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